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页 |
·虚拟样机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8页 |
·虚拟样机技术简述 | 第13-16页 |
·发达国家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状况 | 第16-17页 |
·我国柴油机虚拟样机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柴油机虚拟样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8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0页 |
第2章 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理论分析及计算 | 第20-36页 |
·机构运动学理论分析 | 第20-22页 |
·活塞运动分析 | 第21页 |
·连杆的平面运动分析 | 第21-22页 |
·机构运动学理论计算 | 第22-24页 |
·活塞运动的计算 | 第22-23页 |
·连杆平面运动的计算 | 第23-24页 |
·机构动力学理论分析 | 第24-26页 |
·曲柄连杆机构的力源 | 第25页 |
·曲柄连杆机构作用力分析 | 第25-26页 |
·机构动力学理论计算 | 第26-29页 |
·缸内气体作用力 | 第26-27页 |
·活塞销合力理论计算 | 第27-28页 |
·活塞侧推力及连杆推力理论计算 | 第28-29页 |
·曲柄销合力理论计算 | 第29页 |
·多刚体系统运动学 | 第29-32页 |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6L21/31 柴油机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36-45页 |
·6L21/31 型船用中速柴油机简介 | 第36-37页 |
·3D 建模工具 | 第37页 |
·零部件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37-41页 |
·主要固定件部分建模 | 第38-39页 |
·运动机构的建模 | 第39-41页 |
·6L21/31 柴油机三维实体模型的虚拟装配 | 第41-44页 |
·虚拟装配及其表达 | 第41-42页 |
·曲轴组件的虚拟装配 | 第42页 |
·连杆组件及活塞组件的虚拟装配 | 第42-43页 |
·总体虚拟装配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6L21/31 柴油机多刚体虚拟样机模型 | 第45-53页 |
·仿真分析工具 | 第45-46页 |
·仿真分析软件的确立 | 第45页 |
·ADAMS 软件 | 第45-46页 |
·建立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及模型的导入 | 第46-49页 |
·数据传输模块 Mechanism/Pro2005 | 第46页 |
·建立多刚体系统模型 | 第46-48页 |
·模型数据的传输 | 第48-49页 |
·6L21/31 型中速柴油机虚拟样机的建立 | 第49-52页 |
·材料属性的施加 | 第49-50页 |
·驱动的设置 | 第50页 |
·施加作用力 | 第50-51页 |
·设置重力加速度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 | 第53-61页 |
·仿真设置及运行 | 第53-54页 |
·运动学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 | 第54-57页 |
·活塞组件运动特性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连杆组件的运动特性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动力学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 | 第57-60页 |
·活塞销合力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连杆推力对比分析 | 第58页 |
·活塞侧推力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曲柄销受力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6L21/31 柴油机刚-柔耦合模型仿真研究 | 第61-68页 |
·曲轴传统研究的局限性及刚-柔耦合系统 | 第61-62页 |
·传统研究的局限性 | 第61页 |
·刚-柔耦合系统 | 第61-62页 |
·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 | 第62页 |
·刚-柔耦合处理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62-63页 |
·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62页 |
·技术路线 | 第62-63页 |
·6L21/31 柴油机曲轴的有限元处理 | 第63-65页 |
·ANSYS 有限元前处理 | 第63-64页 |
·定义曲轴的刚性区域 | 第64-65页 |
·刚-柔耦合系统模型仿真 | 第65-67页 |
·曲轴柔性体导入 ADAMS | 第65-66页 |
·分析曲轴应力云图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详细摘要 | 第78-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