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基本建设经济论文--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效益论文

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中的BOT模式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绪论第11-20页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一) 国外研究状况第12-15页
  (二) 国内研究状况第15-18页
  (三)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和建议第18-19页
 三、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9-20页
  (一) 研究思路第19-20页
  (二) 研究方法第20页
  (三) 创新之处第20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阐释第20-26页
 一、 无居民海岛第20-23页
  (一) 海岛第20-22页
  (二) 无居民海岛第22-23页
 二、 无居民海岛开发第23-24页
 三、 无居民海岛开发中 BOT 模式的内涵阐释第24-26页
  (一) BOT 模式的基本内涵第24-25页
  (二) 无居民海岛开发中 BOT 模式的定义及特征第25-26页
第二章 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现状分析第26页
一、 我国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历程第26-35页
 二、 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第29-32页
  (一) 开发层次偏低第29页
  (二) 资源利用无序第29-30页
  (三) 产权流动受阻第30-31页
  (四) 管理体系混乱第31页
  (五) 缺乏长效机制第31-32页
 三、 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2-35页
  (一) 开发基础差,缺乏长远规划第32页
  (二) 无居民海岛准公共物品属性第32-33页
  (三) 所有权虚化,产权界定不清第33-34页
  (四) 权属争议,无统一管理模式第34页
  (五) 公私间对立,政府职能错位第34-35页
第三章 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中 BOT 模式的适用性分析第35-41页
 一、 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中 BOT 模式建立的必要性分析第35-38页
  (一) 海岛自身的劣势,可由 BOT 融资优势进行弥补第35-36页
  (二) 海岛开发层次的提升,有赖于长远的项目规划第36页
  (三) 海岛复杂的产权关系,要求公私伙伴协议约束第36-37页
  (四) 海岛开发中的诸多风险,亟待合理的共担机制第37页
  (五) 海岛现有管理方式,需统一平台予以协调执行第37-38页
 二、 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中 BOT 模式建立的可行性分析第38-41页
  (一) 具备一定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第38-39页
  (二) 项目吸引力较大第39页
  (三) 符合无居民海岛“国家所有”的要求第39-40页
  (四) 现行开发形式已初具 BOT 实质第40页
  (五) 海岛自身特性适于专项开发第40-41页
第四章 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中 BOT 模式的运作第41-55页
 一、 我国无居民海岛 BOT 模式的前期筹备第41-43页
  (一) 确定开发对象第42页
  (二) 透明的市场准入第42-43页
  (三) 形成公私伙伴共识第43页
 二、 我国无居民海岛 BOT 模式的具体运作过程第43-55页
  (一) 海岛建设阶段(B)第44-48页
   1、 规划建设项目(公私双方共同制定,专家组审核可行性)第44-45页
   2、 分工建设海岛(基础设施政府建,经营设施开发者建)第45-47页
   3、 评测建设结果(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海岛海域环境评测)第47-48页
  (二) 海岛经营阶段(O)第48-52页
   1、 议定经营价格(公式限价法,将价格与使用金挂钩)第48-49页
   2、 开展经营维护(自主运营,维护设施及生态、权益)第49-51页
   3、 共担经营风险(风险共担,应对收益和自然灾害风险)第51-52页
  (三) 海岛转让阶段(T)第52-55页
   1、 设计特许期限(由收益回报率、生态承载力设计灵活期限)第52-53页
   2、 收回海岛产权(周期性投标,有偿赎买,防止策略性维护)第53-54页
   3、 开展新一轮竞争(标杆竞争,评估后给予续租者优先考虑权)第54-55页
第五章 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中 BOT 模式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第55-60页
 一、 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模式合法性第56-57页
 二、 改善组织结构,统一管理模式第57-58页
 三、 落实财政支持,建立海岛基金第58-59页
 四、 提供技术支撑,进行项目指导第59-60页
结束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历第66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进青岛市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的财政政策研究
下一篇:青州市云门山生态旅游开发项目风险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