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前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生命意义:理解政治正当性的一个重要维度 | 第7-16页 |
第一节 :政治正当性问题对于执政党执政的重要意义 | 第7-10页 |
一、 政治正当性概念的应用 | 第7-9页 |
二、 政治正当性对于执政党的两重意蕴 | 第9-10页 |
第二节 生命意义的维度 | 第10-12页 |
一、 生命意义维度的选择 | 第10-11页 |
二、 生命意义概念的阐释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本问题研究概述 | 第12-16页 |
一、 学界对于延安时期红色政权政治正当性的研究 | 第12-14页 |
二、 本文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生命意义的失落与重寻 | 第16-27页 |
第一节 :世界背景:生命意义失去确定性的承诺 | 第16-20页 |
一、 对生命意义彼岸性的批判 | 第17-19页 |
二、 现代主体意识的兴起:生命意义中的自由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何处是神州: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意义世界的崩坏 | 第20-23页 |
一、 作为意义来源的传统秩序 | 第20-22页 |
二、 传统秩序崩坏与意义危机的多重促因 | 第22-23页 |
第三节 :重寻:新生命意义的特征与其内在矛盾 | 第23-27页 |
一、 新秩序的寻求 | 第24-25页 |
二、 主体性自由与规范性秩序之间 | 第25页 |
三、 此岸性与超越性之间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小我”与“大我”之间 | 第27-39页 |
第一节 :“小我”与“大我”辩证统一的理论内涵 | 第27-32页 |
一、 集体中实现真实的自由 | 第28-30页 |
二、 在国家民族的共同体理想中实现主体性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小我”与“大我”的统一在实践中展开 | 第32-39页 |
一、 个人投身于集体之中 | 第33-35页 |
二、 个人投身于挽救国家危亡之中 | 第35-37页 |
三、 个人主体性的真实展现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此岸性与超越性之间 | 第39-48页 |
第一节 :理想、现实与历史新纪元的创造 | 第39-43页 |
一、 超越性层面:未来社会的理想愿景与理想的人格 | 第39-40页 |
二、 超越性理想的现实基础 | 第40-42页 |
三、实践中创造历史:生命意义的实现与政治认同的统一 | 第42-43页 |
第二节 :从此岸性超越性的统一到对个体的直接关涉 | 第43-48页 |
一、 以理想感召每个革命个体 | 第43-45页 |
二、 为每个革命个体创造政治行动和可能性 | 第45-48页 |
第五章 :政治生活与非政治生活之间 | 第48-56页 |
第一节 :政治主导与繁荣多样:非政治生活的内容及特征 | 第48-51页 |
一、 延安时期非政治生活概述 | 第48-50页 |
二、 延安时期非政治生活的特征 | 第50-51页 |
第二节 :生命意义的实现——在两种生活的互动中 | 第51-54页 |
一、 在日常需求的满足中实现意义 | 第52页 |
二、 在确定性感召中实现意义 | 第52-53页 |
三、 在全面、理想人格的锻造中实现意义 | 第53-54页 |
第三节 :两种生活与主体性问题、超越性问题的深层关系 | 第54-56页 |
一、 个人、集体之间与政治生活、非政治生活之间 | 第54-55页 |
二、 此岸性、超越性之间与政治生活、非政治生活之间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回顾与启示 | 第56-62页 |
第一节 :延安政治正当性问题回顾 | 第56-58页 |
第二节 :延安政治正当性问题对当前的三重启示 | 第58-62页 |
一、 重视个体的生命意义 | 第58-59页 |
二、 重视政治正当性的历史资源 | 第59-60页 |
三、 生命意义应以现实需求为其基础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后记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