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一、 证券的持有模式 | 第5-16页 |
(一) 直接持有模式与间接持有 | 第5-8页 |
1、 证券的登记、托管与证券的持有制度 | 第7-8页 |
2、 间接持有制度与名义人登记制度 | 第8页 |
(二) 透明持有与不透明持有 | 第8-10页 |
(三) 我国证券持有模式的现状 | 第10-11页 |
(四) 持有模式带来的问题 | 第11-16页 |
二、 投资人证券权利法律定性 | 第16-31页 |
(一) 立法例 | 第16-25页 |
1、 德国 | 第16-17页 |
2、 英国 | 第17页 |
3、 比利时 | 第17-18页 |
4、 美国 | 第18-25页 |
(二) 小结 | 第25-31页 |
1、 所有权的衰微 | 第25-26页 |
2、 信托模式的分析 | 第26-29页 |
3、 功能主义(Functional Approach)的方法论 | 第29-30页 |
4、 我国间接持有问题实体法律规定的特点 | 第30-31页 |
三、 法律选择方法 | 第31-35页 |
(一) 相关中间人所在地原则的理论基础 | 第31-34页 |
1、 物之所在地法与透视理论 | 第32-33页 |
2、 行为地法 | 第33页 |
3、 信托法 | 第33-34页 |
4、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 第34页 |
(二) 小结 | 第34-35页 |
四、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