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2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相关理论 | 第13-16页 |
·合作理论 | 第13-14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4-15页 |
·现代组织理论 | 第15页 |
·绩效评价理论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7-28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7页 |
·不足之处 | 第27-28页 |
2 湖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28-37页 |
·湖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背景 | 第28-31页 |
·蔬菜种植规模逐渐扩大,产量稳步提升,为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 第28-29页 |
·基地建设逐步推进,产业优势日益明显,极大地促进了合作社的特色化发展 | 第29-30页 |
·先进技术日益普及,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为合作社的品牌化发展道路提供了有力支撑 | 第30页 |
·蔬菜加工和流通体系不断改革,经营方式逐步创新,为合作社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 第30-31页 |
·湖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发展模式 | 第31-34页 |
·龙头企业带动型 | 第31-32页 |
·能人带动型 | 第32页 |
·产业主导型 | 第32-33页 |
·技术依托型 | 第33页 |
·政府推动型 | 第33-34页 |
·湖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征 | 第34-35页 |
·数量增长速度快 | 第34页 |
·典型示范建设良好 | 第34页 |
·扶持力度逐渐加大 | 第34-35页 |
·合作社向联合社转变趋势明显 | 第35页 |
·湖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功能分析 | 第35-37页 |
·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 第35页 |
·加强了区域的资源整合,优化了蔬菜产业结构 | 第35-36页 |
·提升了合作层次,促进了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 第36页 |
·培育了现化化新型农民,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构建 | 第36-37页 |
3 蔬菜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45页 |
·蔬菜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7-38页 |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8-39页 |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设定 | 第39-43页 |
·绩效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 第43-45页 |
4 湖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45-59页 |
·调研设计 | 第45-47页 |
·问卷设计 | 第45页 |
·调研地点的选择 | 第45-47页 |
·调研方法 | 第47页 |
·调查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 第47-51页 |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统计 | 第47-48页 |
·典型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分析 | 第48-51页 |
·蔬菜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的过程 | 第51-59页 |
·调查样本的原始数据 | 第51-52页 |
·绩效综合评价的结果及分析 | 第52-55页 |
·关键绩效指标的计算与讨论 | 第55-59页 |
5 湖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2页 |
·组织内部因素 | 第59-60页 |
·合作社的规模偏小,发展形式比较单一 | 第59页 |
·合作层次偏低,利益联结不紧密 | 第59-60页 |
·社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 第60页 |
·外部环境因素 | 第60-62页 |
·政府的支持力度薄弱 | 第60页 |
·合作社的融资十分困难 | 第60-61页 |
·宣传力度不够 | 第61-62页 |
6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62-66页 |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对策建议 | 第63-66页 |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提高合作层次 | 第63-64页 |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 第64页 |
·强化宣传,提升影响力 | 第64-65页 |
·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内部管理 | 第65页 |
·加强试点示范,培育典型榜样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