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出版事业论文--世界各国出版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出版事业史论文

《开明少年》杂志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研究缘起与意义第9-11页
     ·研究缘起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1-14页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开明少年》创办的时代背景第18-27页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教育思潮的起伏第18-24页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第18-22页
     ·国民教育思潮的起伏第22-24页
   ·大众传媒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与变革第24-27页
     ·大众传媒对传统教育属性的继承第24-25页
     ·大众传媒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第25-27页
第三章 《开明少年》的出版书店、主编与受众第27-38页
   ·传播者:开明书店及其开明人第27-29页
     ·开明书店的演化第27-28页
     ·开明书店里的“开明人”第28-29页
   ·主编叶圣陶、叶至善的编辑思想第29-35页
     ·叶圣陶的编辑思想第29-30页
     ·叶至善的编辑思想第30-35页
   ·受众:读者定位与信息反馈第35-38页
     ·读者定位:少年人与中等教育第35-37页
     ·信息反馈:编者说与广告栏目第37-38页
第四章 《开明少年》的发行渠道与广告营销第38-46页
   ·发行渠道第38-39页
   ·广告营销第39-46页
     ·自觉的广告意识第39-41页
     ·明确的读者定位第41-43页
     ·生动的语言表达第43-46页
第五章 编辑思想:“培养健全人格”的议题设置第46-60页
   ·“培养健全人格”的由来第46-47页
   ·“健全人格”议题的提出:新国民主体构建第47-60页
     ·健全的个人:人格塑造的人学内涵与时代质素第48-53页
     ·“调和与发达”——“开明派”人格构建的具体内容第53-60页
第六章 《开明少年》与中国教育现代转型第60-66页
   ·发挥少儿书刊教育作用的现实意义第60-62页
   ·文化选择与优化的文化学意义第62-66页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方国珍割据时期浙东南文人行迹考
下一篇:《周易》中的“德”、“断”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