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选择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目录第7-9页
导论第9-16页
 选题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2页
  一、国外相关研究动态第10-11页
  二、国内相关研究动态第11-12页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2-15页
  一、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二、研究思路第13-15页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一章 城市群发展模式的基础理论第16-23页
 第一节 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第16-18页
  一、城市群的概念第16-17页
  二、城市群的特征第17-18页
 第二节 城市群发展模式的理论渊源第18-20页
  一、增长极理论第18页
  二、城市群空间演化理论第18-19页
  三、中心地理论第19-20页
  四、城市群层级体系理论第20页
 第三节 城市群主要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第20-21页
 第四节 城市群兴起的动力要素第21-23页
  一、资源禀赋要素第21页
  二、产业集聚与扩散效应第21-22页
  三、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第22页
  四、城市功能的扩展第22-23页
第二章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第23-38页
 第一节 京津冀城市群区域界定与规划沿革第23-26页
  一、京津冀城市群区域界定第23-24页
  二、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的规划沿革第24-26页
 第二节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第26-32页
  一、京津冀城市群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第28-29页
  二、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差异与协调第29-32页
 第三节 行政区划对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发展的约束第32-38页
  一、京津冀城市群生产要素跨城际流动不畅第33页
  二、京津冀城市群行政中心与经济首位城市高度重合第33-34页
  三、京津冀行政区边界经济呈现衰竭第34页
  四、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同构第34-36页
  五、京津冀城市群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第36页
  六、京津冀城市群招商引资政策的恶性竞争第36-37页
  七、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分割和跨区污染第37-38页
第二章 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经济引力作用分析第38-50页
 第一节 引力模型的理论综述与回顾第38-39页
 第二节 引力模型的修正第39-48页
  一、"城市质量"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构建第39-45页
  二、"经济距离"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构建第45-48页
 第三节 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经济引力作用分析第48-50页
第四章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第50-59页
 第一节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选择第50-52页
  一、围绕京津构建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双子主核心区第50-51页
  二、构建京津冀城市群二级滨海经济带第51页
  三、构建北部"京津唐张承"二级三角经济带第51-52页
  四、构建南部"京石"二级发展轴第52页
 第二节 "一主三副"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的优越性第52-53页
  一、充分发挥京津冀城市群主副核心城市的辐射效用第53页
  二、促进京津冀城市群行政区边界地带经济发展第53页
 第三节 实现路径与策略第53-59页
  一、打破行政区划阻隔,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第53-55页
  二、建立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协调机制第55页
  三、产业合理分工,避免恶性竞争第55-56页
  四、加快次中心城市建设,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向网络型城市群方向发展第56页
  五、发挥滨海新区带动作用,促进城市间跨区合作第56-57页
  六、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57页
  七、构建合理的跨区生态补偿机制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下一篇:乌鲁木齐达坂城城镇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