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一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认识 | 第8-17页 |
(一) 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8-10页 |
(二) 治疗 | 第10页 |
(三) 当代中医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0-13页 |
(四) 治疗 | 第13-17页 |
二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认识 | 第17-22页 |
(一) 发病机制 | 第17-19页 |
(二) 治疗 | 第19-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1.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2. 实验药物 | 第22页 |
3.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23-28页 |
1. 模型制备、药物植备及分组 | 第23-24页 |
2. 心电图时相性观察 | 第24页 |
3. 样品采集 | 第24-27页 |
4. 统计学处理 | 第27-28页 |
结果 | 第28-31页 |
一 益心定悸方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模型心电图时相性变化的影响 | 第28-29页 |
二 益心定悸方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模型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37页 |
一、益心定悸方的配伍与分析 | 第31-32页 |
二、关于动物模型的复制 | 第32-34页 |
三、关于心律失常家兔模型心电的时相性变化 | 第34页 |
四、益心定悸方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模型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 第34-35页 |
五、关于对照组用药的选择 | 第35页 |
六、问题与展望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个人简历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