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宋荀辞赋文体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1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2-19页 |
·辞赋概说 | 第12-18页 |
·辞赋同体说 | 第14-15页 |
·辞赋异体说 | 第15-16页 |
·辞赋整体说 | 第16-18页 |
·本文研究原则 | 第18-19页 |
2 屈宋荀辞赋创作背景简述 | 第19-25页 |
·屈原 | 第20-21页 |
·宋玉 | 第21-22页 |
·荀子 | 第22-25页 |
3 同类形式的个性运用 | 第25-46页 |
·问答体 | 第25-29页 |
·屈原:抒情性自问自答与人格自守 | 第25-26页 |
·宋玉:君臣对话与主客问答 | 第26-28页 |
·荀子:隐语问答 | 第28-29页 |
·铺叙 | 第29-42页 |
·屈原:主抒情的形式特点 | 第30-34页 |
·“兮”字句造就的杂言体 | 第30-32页 |
·比兴与整体象征 | 第32-33页 |
·主情词语的反复运用 | 第33-34页 |
·宋玉:主描写的形式特点 | 第34-38页 |
·《九辩》中的“兮”字运用 | 第34-35页 |
·铺采摛文的描写 | 第35-38页 |
·荀子:主说理的形式特点 | 第38-42页 |
·隐语与体物写志 | 第38-39页 |
·佹诗与小歌 | 第39-41页 |
·荀子《成相》 | 第41-42页 |
·形象与辞藻 | 第42-46页 |
·屈原:香草美人等意象群 | 第43-44页 |
·宋玉:景物与人物 | 第44-45页 |
·荀子:生活习见之物 | 第45-46页 |
4 同质内容的异体表现 | 第46-51页 |
·政治讽谏 | 第46-49页 |
·屈原:直谏 | 第46-47页 |
·宋玉:婉讽 | 第47-48页 |
·荀子:隐语 | 第48-49页 |
·精神寄托 | 第49-51页 |
·屈原:主观的理想抒发 | 第49页 |
·宋玉:摹物以寄情逞才 | 第49-50页 |
·荀子:通俗说理以求上通下达 | 第50-51页 |
5 结语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