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环菌菌索多糖延缓秀丽隐杆线虫衰老机理的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 引言 | 第8页 |
2 蜜环菌概述 | 第8-9页 |
3 蜜环菌生物学特性 | 第9-11页 |
·蜜环菌的理化性质及培养 | 第9-10页 |
·蜜环菌多糖的药理作用 | 第10-11页 |
4 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 | 第11-18页 |
·秀丽隐杆线虫 | 第12-16页 |
·秀丽隐杆线虫与压力应激相关的信号通路 | 第16-18页 |
5 课题背景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蜜环菌菌索多糖对秀丽隐杆线虫衰老的影响 | 第20-3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线虫、菌株、蜜环菌菌索多糖 | 第20页 |
·试剂 | 第20页 |
·仪器 | 第20页 |
·缓冲液及培养基配置 | 第20-2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秀丽隐杆线虫的培养 | 第21-22页 |
·蜜环菌菌索多糖最佳浓度的选择 | 第22页 |
·秀丽隐杆线虫的存活分析 | 第22页 |
·蜜环菌菌索多糖对秀丽隐杆线虫的作用 | 第22-2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4-32页 |
·AMP对热休克条件下线虫存活率的影响 | 第24页 |
·寿命分析 | 第24-25页 |
·AMP处理对秀丽隐杆线虫平均后代数目的影响 | 第25-26页 |
·热休克蛋白HSP-16.2的表达 | 第26-29页 |
·超氧歧化酶SOD-3的表达 | 第29-31页 |
·DAF-16的亚细胞定位 | 第31-32页 |
4 讨论 | 第32-36页 |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