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火力发电厂、热电站论文

基于双转子双背压供热改造技术的热电联产汽轮机组供热期调峰灵活性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1 绪论第16-32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6-19页
        1.1.1 课题背景第16-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19页
    1.2 供热机组改造以及调峰灵活性研究现状第19-30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2 国外大型供热机组发展状况第21-23页
        1.2.3 国内供热改造主要技术第23-26页
        1.2.4 循环水直接供热技术的发展第26-30页
    1.3 本文技术路线第30-32页
2 双背压双转子供热机组结构和运行特点第32-82页
    2.1 135MW等级机组双背压双转子供热改造技术第32-49页
        2.1.1 机组基本概述第32-34页
        2.1.2 基本共性特征与改造可行性第34-36页
        2.1.3 改造技术路线第36-38页
        2.1.4 机组本体改造技术措施第38-47页
        2.1.5 热力系统适应性改造第47-49页
    2.2 300MW等级机组双背压双转子供热改造技术第49-69页
        2.2.1 机组基木概述第49-51页
        2.2.2 基本特征和改造可行性第51-52页
        2.2.3 改造技术路线第52-53页
        2.2.4 机组本体适应性改造第53-67页
        2.2.5 热力系统适应性改造第67-69页
    2.3 双背压双转子供热机组运行特点第69-78页
        2.3.1 135 MW等级双背压双转子机组的运行第69-75页
        2.3.2 300 MW机组双背压双转子机组的运行第75-78页
    2.4 本章小结第78-82页
3 双背压双转子供热机组调峰适应性试验研究第82-96页
    3.1 调峰适应性试验研究内容第82页
    3.2 机组供热期技术规范与运行方式第82-88页
        3.2.1 135 MW等级机组双背压双转子供热改造后的技术规范第82-85页
        3.2.2 300 MW等级机组双背压双转子供热改造后的技术规范第85-88页
    3.3 机组调峰适应性试验测量方法第88-90页
        3.3.1 机组供热期性能试验测量参数与测量方法第88-89页
        3.3.2 机组供热期性能试验条件第89-90页
    3.4 机组调峰适应性试验工况第90-92页
        3.4.1 机组供热期性能试验工况第90-91页
        3.4.2 机组供热初期、极寒期的性能试验工况第91-92页
    3.5 机组调峰适应性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第92-94页
        3.5.1 试验数据处理及计算第92-94页
        3.5.2 试验数据分析方法第94页
    3.6 本章小结第94-96页
4 双背压双转子供热机组调峰适应性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96-122页
    4.1 135MW等级双背压双转子供热机组调峰适应性试验结果与分析第96-107页
        4.1.1 十里泉电厂5号机组供热期调峰适应性试验结果与分析第96-99页
        4.1.2 章丘发电公司2号机组供热期调峰适应性试验结果与分析第99-102页
        4.1.3 滕州新源公司2号机组供热期调峰适应性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02-104页
        4.1.4 章丘公司1号机组供热期调峰适应性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04-107页
    4.2 300MW等级双背压双转子供热机组调峰适应性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07-110页
        4.2.1 供热期调峰适应性试验结果第107-109页
        4.2.2 机组供热能力和调峰能力分析第109-110页
    4.3 双背压双转子供热机组供热初期、供热中期的调峰适应性试验结果第110-114页
        4.3.1 机组供热初期、供热中期调峰适应性试验结果第110-113页
        4.3.2 机组供热初期、供热中期调峰适应性与调峰能力分析第113-114页
    4.4 不同容量、不同供热方式双背压双转子供热机组调峰能力和限制因素分析第114-117页
        4.4.1 不同容量、不同供热方式双背压双转子供热机组调峰能力第114-115页
        4.4.2 机组供热期调峰适应性和调峰能力限制因素分析第115-117页
    4.5 双背压双转子供热机组调度灵活性研究与调峰能力提升方案第117-119页
        4.5.1 机组最低电负荷降低至改造前的最低稳燃负荷第117-118页
        4.5.2 汽机抽汽减温减压技术第118页
        4.5.3 增加储热装置第118-119页
    4.6 本章结论第119-122页
5 结论与展望第122-128页
    5.1 本文主要结论第122-125页
    5.2 创新点第125页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25-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第136-137页
附件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CGRP α基因修饰BMSCs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聚驱注入体系质量控制系统工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