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多菌灵降解菌的包埋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综述第11-25页
   ·多菌灵简介第11-13页
     ·多菌灵的物理性质第11页
     ·多菌灵的应用第11-12页
     ·多菌灵的毒性作用第12-13页
     ·陕西蔬菜产区多菌灵污染的调查情况第13页
   ·多菌灵的微生物降解现状第13-15页
     ·微生物降解反应类型第13页
     ·国内外多菌灵降解菌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多菌灵降解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5页
   ·固定化技术简介第15-23页
     ·微生物固定化机理第15-16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分类第16-17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特征第17页
     ·固定化微生物的载体选择第17-18页
     ·固定化微生物的生理变化第18页
     ·环境因素对固定化微生物的影响第18-19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应用第19-23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第23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第23-25页
     ·研究意义第23-24页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5-32页
   ·试验材料第25-26页
     ·试验菌株第25页
     ·培养基配方第25页
     ·试验仪器第25页
     ·试验材料第25-26页
   ·微生物固定化条件的确定第26-29页
     ·固定化方法及其载体的选择第26页
     ·SA 包埋法第26-27页
     ·PVA 包埋法第27-28页
     ·固定化小球的成型方法第28-29页
     ·包埋菌液的制备第29页
     ·包埋菌液的活化第29页
   ·测定项目第29-30页
     ·包埋小球物理性质的测定第29页
     ·包菌小球最适降解条件的测定第29-30页
   ·测定方法第30-32页
     ·多菌灵含量的测定第30-31页
     ·菌液浓度的测定第31页
     ·pH 的测定第31-32页
第三章 包埋条件的确定第32-40页
   ·SA 包埋条件确定第32-35页
     ·产碱菌属菌株的SA 包埋条件确定第32-33页
     ·红平红球菌菌株的SA 包埋条件确定第33-34页
     ·SA 包埋影响因素比较第34-35页
   ·PVA 包埋条件确定第35-38页
     ·产碱菌属菌株的PVA 包埋条件确定第36-37页
     ·红平红球菌菌株的PVA 包埋条件确定第37-38页
     ·PVA 包埋影响因素比较第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包埋小球的物理性能第40-44页
   ·弹性系数第40页
   ·包菌小球直径第40页
   ·包菌小球密度第40-41页
   ·传质性能第41页
   ·包菌小球破碎率第41页
   ·扫描电镜观察第41-44页
第五章 产碱菌属包埋小球最适降解条件研究第44-49页
   ·温度对产碱菌属包埋小球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44页
   ·pH 对产碱菌属包埋小球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44-45页
   ·接种量对产碱菌属包埋小球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45-47页
   ·初始浓度对产碱菌属包埋小球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47页
   ·活化时间对产碱菌属包埋小球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六章 红平红球菌包埋小球最适降解条件研究第49-53页
   ·温度对红平红球菌包埋小球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49页
   ·pH 对红平红球菌包埋小球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49-50页
   ·接种量对红平红球菌包埋小球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50-51页
   ·初始浓度对红平红球菌包埋小球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51-52页
   ·活化时间对红平红球菌包埋小球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七章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简介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基因—多基因性状与微效多基因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研究
下一篇:长翅目昆虫口器比较与功能形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