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机械论文--采掘机械论文--地下采掘机械论文

采煤机截割滚筒(φ2.0m)结构的改进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2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2页
   ·技术路线第12-14页
第二章 显式动力学分析基础第14-22页
   ·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法第14页
   ·CAE模拟计算软件的选择第14-15页
   ·LS-DYNA仿真算法第15-17页
   ·显式时间积分与时步控制第17-18页
   ·计算流程简介第18-19页
   ·ANSYS/LS-DYNA的程序组织和文件系统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三章 滚筒截割煤岩的数值模拟分析第22-62页
   ·滚筒、截齿与煤岩三维模型的建立第22-26页
     ·镐形截齿三维模型的建立第23页
     ·齿座三维模型的建立第23-24页
     ·滚筒三维模型的建立第24-25页
     ·截齿和齿座的装配第25页
     ·滚筒的装配第25-26页
     ·干涉检查第26页
     ·煤岩三维模型的建立第26页
   ·滚筒截割煤岩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第26-33页
     ·三维模型的导入第26-27页
     ·ANSYS/LS-DYNA的单位制第27页
     ·有限元单元类型选择和材料参数设定第27-29页
     ·网格划分第29-30页
     ·组元的定义第30页
     ·接触类型的设置第30页
     ·施加初始条件、约束和边界条件第30-31页
     ·煤岩破坏参数的设定第31页
     ·求解控制设置第31-32页
     ·输出K文件第32-33页
   ·显式动力学求解第33页
   ·后处理第33-57页
     ·滚筒截割煤岩数值模拟的应力云图第34-35页
     ·采煤机滚筒截割煤岩时整体受力情况第35-37页
     ·采煤机滚筒截割煤岩时各截齿受力情况第37-57页
   ·对各截齿和滚筒受力分析第57-60页
     ·对截齿的受力分析第58-59页
     ·对滚筒整体的受力分析第59-60页
     ·结论第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采煤机滚筒结构的改进第62-80页
   ·结构改进的目标第62页
   ·结构改进的方法第62-63页
   ·截齿截割煤岩的力学计算第63-65页
   ·滚筒结构的改进第65-71页
     ·A区间段截齿安装角度的调整第66-67页
     ·B区间段截齿安装角度的调整第67-68页
     ·C区间段截齿安装角度的调整第68-69页
     ·D区间段截齿安装角度的调整第69-70页
     ·E区间段截齿安装角度的调整第70-71页
   ·滚筒结构改进后截割煤岩数值模拟分析第71-77页
     ·截齿受力分析第71-75页
     ·滚筒整体受力分析第75-77页
   ·结论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结论第80页
   ·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矿割缝设备高压无缝钢管连接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立柱液控单向阀的仿真分析与流场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