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5页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7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7-9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 第15-29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15-26页 |
一、 农民工的涵义及其特点 | 第15-18页 |
二、 利益与农民工的利益 | 第18-19页 |
三、 利益诉求与农民工的利益诉求 | 第19-26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依据 | 第26-29页 |
一、 政治参与理论 | 第26-27页 |
二、 利益表达理论 | 第27页 |
三、 政治权利理论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农民工利益诉求实现的现状与消极影响 | 第29-43页 |
第一节 农民工利益诉求实现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29-40页 |
一、 农民工利益诉求道路的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二、 农民工利益诉求实现的现状 | 第30-40页 |
第二节 农民工利益诉求现状的消极影响 | 第40-43页 |
一、 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 第40-41页 |
二、 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 | 第41页 |
三、 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的成因分析 | 第43-51页 |
第一节 农民工利益诉求主体的缺陷 | 第43-44页 |
一、 利益诉求主体能力差 | 第43-44页 |
二、 利益诉求主体维权意识淡薄 | 第44页 |
第二节 农民工利益诉求客体的缺陷 | 第44-46页 |
一、 政府职能疏忽以及行政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 第45页 |
二、 舆论环境不完善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农民工利益诉求机制不健全 | 第46-49页 |
一、 户籍制度的限制 | 第46-47页 |
二、 立法机制不健全 | 第47-49页 |
第四节 农民工利益诉求反馈机制不健全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农民工利益诉求的实现途径 | 第51-61页 |
第一节 政治支持 | 第51-55页 |
一、 完善农民工利益诉求途径的制度建构 | 第51-53页 |
二、 加强农民工利益诉求的政策支持 | 第53-55页 |
第二节 经济协调 | 第55-57页 |
一、 增加政府对农民工的财政积累,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 | 第55-56页 |
二、 拓宽农民工就业机遇 | 第56页 |
三、 预先签订农民工工资保障协议 | 第56-57页 |
第三节 文化供给 | 第57-61页 |
一、 大力为农民工提供教育支持 | 第57-59页 |
二、 加强媒介的沟通平台 | 第59页 |
三、 培养农民工利益诉求的积极心理素质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