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16块二元驱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4页 |
第一章 锦 16 块区块概况及地质特征 | 第14-29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14页 |
·地质特征 | 第14-26页 |
·地层特征与层组划分 | 第14-16页 |
·构造特征 | 第16页 |
·沉积特征 | 第16-20页 |
·储层特征 | 第20-26页 |
·油水分布特征及油藏类型 | 第26-27页 |
·油水分布特征 | 第26页 |
·油水分布控制因素及油藏类型 | 第26-27页 |
·流体性质 | 第27页 |
·原油性质 | 第27页 |
·地层水性质 | 第27页 |
·渗流物理特征 | 第27-28页 |
·储层敏感性分析 | 第27页 |
·岩石表面润湿性 | 第27页 |
·渗流特征 | 第27-28页 |
·油藏压力、温度 | 第28-29页 |
·油藏压力 | 第28页 |
·油藏温度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 第29-34页 |
·水驱采收率高 | 第29页 |
·注水利用率较高 | 第29-30页 |
·注水波及程度较高,驱油效率高 | 第30-31页 |
·综合含水控制较好 | 第31-32页 |
·目前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较高 | 第32页 |
·油井产液能力较强 | 第32页 |
·注采压力系统平衡 | 第32-33页 |
·总体达到 I 类油藏开发水平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油藏数值模拟 | 第34-40页 |
·数值模拟数据前处理 | 第34-35页 |
·网格模型 | 第34页 |
·油藏基本参数 | 第34-35页 |
·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 | 第35页 |
·高压物性 | 第35页 |
·储量拟合和历史拟合 | 第35-40页 |
·油藏储量拟合 | 第35页 |
·开发历史拟合 | 第35-40页 |
第四章 油水运动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 第40-55页 |
·油水运动规律 | 第40-41页 |
·注入水在注水井周围波及相对均匀 | 第40页 |
·顺向驱替特点 | 第40页 |
·逆向及侧向驱替特点 | 第40-41页 |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 第41-55页 |
·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 | 第41-45页 |
·动态法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 第45-47页 |
·数值模拟方法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 第47-50页 |
·纵向上剩余油分布特点 | 第50-55页 |
第五章 二元驱方案设计 | 第55-64页 |
·合理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 第55-58页 |
·开采对象的确定 | 第55页 |
·不同层系组合方案方式 | 第55页 |
·合理注采井网确定 | 第55-56页 |
·不同井距的适应性分析 | 第56-58页 |
·井位部署 | 第58页 |
·注入方案设计 | 第58-64页 |
·合理注入速度的确定 | 第59-60页 |
·合理注采比的确定 | 第60-61页 |
·化学驱驱替方式确定 | 第61-62页 |
·二元驱注入方案优化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