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与有机质和铁铝氧化物的关系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0页 |
·团聚体的形成及稳定机制 | 第11-12页 |
·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13-14页 |
·管理及耕作干扰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14-16页 |
·有机质对团聚体的影响 | 第16-17页 |
·腐殖质对团聚体的影响 | 第17-19页 |
·铁铝氧化物对团聚体的影响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2页 |
·样品采集 | 第22-25页 |
·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测定 | 第25页 |
·有机质测定 | 第25页 |
·含水率、容重测定 | 第25页 |
·土壤pH值测定 | 第25页 |
·土壤机械组成测定 | 第25页 |
·腐殖质测定 | 第25-26页 |
·游离态氧化铁铝(Fe、Al)测定 | 第26页 |
·非晶型氧化铁铝(Fe、Al)测定 | 第26页 |
·团聚体粒级全碳(TOC)及碳氮比(C/N)测定 | 第26-27页 |
·可溶性有机碳(DOC)测定 | 第27页 |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7-52页 |
·不同利用方式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27-38页 |
·土样基本理化性质 | 第27-29页 |
·不同利用方式团聚体稳定性差异 | 第29-31页 |
·不同利用方式团聚体粒级分布 | 第31-32页 |
·不同利用方式团聚体破坏率(PAD)差异 | 第32-33页 |
·不同利用方式有机质含量的差异 | 第33-35页 |
·有机质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 | 第35-38页 |
·团聚体粒级腐殖质、铁铝氧化物形态对稳定性影响 | 第38-52页 |
·三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团聚体稳定差异 | 第39-40页 |
·土壤团聚体粒级结合碳与稳定性 | 第40-42页 |
·各粒级团聚体碳氮比(C/N)与稳定性 | 第42-44页 |
·土壤团聚体腐殖酸碳与稳定性 | 第44-46页 |
·土壤团聚体胡敏酸碳与稳定性 | 第46-47页 |
·土壤团聚体富里酸碳与稳定性 | 第47-49页 |
·铁铝氧化物与团聚体稳定性 | 第49-52页 |
4 结论 | 第52-53页 |
5 建议 | 第53-54页 |
6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