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国际贸易理论 | 第11-13页 |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论文的写作思路、研究内容和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论文的写作思路 | 第16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中兴通讯国际化的内部条件分析 | 第18-30页 |
·中兴通讯的国际化历程 | 第18-20页 |
·“农村——城市——国际”三步走战略 | 第18-19页 |
·局部领先,寻求突破 | 第19页 |
·先了解中国,再认识中兴 | 第19-20页 |
·建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 第20页 |
·中兴通讯的产品与服务 | 第20-21页 |
·中兴通讯的销售与利润 | 第21-25页 |
·按市场划分(如图2.2) | 第23-24页 |
·按产品划分(图2.3) | 第24-25页 |
·中兴通讯的技术与发展 | 第25-26页 |
·中兴通讯的人力资源 | 第26-27页 |
·按专业构成分类如下 | 第27页 |
·按教育程度分类如下 | 第27页 |
·中兴通讯的企业文化 | 第27-30页 |
·灵活的团队构成 | 第28页 |
·绩效考核以团队为重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中兴通讯国际化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30-44页 |
·中兴通讯国际化的宏观环境(PEST) | 第30-36页 |
·政治环境 | 第30-32页 |
·经济环境 | 第32-34页 |
·社会文化环境 | 第34-35页 |
·技术环境 | 第35-36页 |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现状 | 第36-39页 |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品销售规模和结构 | 第36-38页 |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状况 | 第38-39页 |
·中兴通讯国际化的竞争环境(波特模型) | 第39-44页 |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第39-40页 |
·替代产品的威胁 | 第40页 |
·客户 | 第40-41页 |
·供应商 | 第41-42页 |
·现有竞争对手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中兴通讯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 第44-59页 |
·中兴通讯SWOT 分析 | 第44-52页 |
·优势 | 第44-46页 |
·劣势 | 第46-49页 |
·机会 | 第49-50页 |
·威胁 | 第50-52页 |
·中兴通讯国际竞争力评价 | 第52-59页 |
·指标体系的说明 | 第53-54页 |
·德尔菲法的具体步骤 | 第54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4-56页 |
·运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中兴通讯目前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 第56-59页 |
第五章 中兴通讯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 第59-65页 |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定位 | 第59-62页 |
·国际化战略目标 | 第59页 |
·国际化公司层战略 | 第59-60页 |
·国际化业务层战略 | 第60-62页 |
·中兴通讯国际化经营目标市场的选择 | 第62-63页 |
·中兴通讯国际化经营进入方式的选择 | 第63-65页 |
·建立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 | 第63页 |
·建立全球研发网络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 第63页 |
·与国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提高市场进入能力和弥补品牌劣势 | 第63-64页 |
·与海外运营商合作 | 第64页 |
·国内运营商和制造商携手开拓海外市场 | 第64-65页 |
第六章 中兴通讯国际化的对策研究 | 第65-74页 |
·营销策略 | 第65-69页 |
·产品 | 第65-66页 |
·价格 | 第66-68页 |
·渠道 | 第68-69页 |
·组织结构模式策略 | 第69-70页 |
·人力资源策略 | 第70-71页 |
·培育国际化管理精英 | 第70页 |
·吸纳本地人才 | 第70-71页 |
·激励政策 | 第71页 |
·企业跨文化管理策略 | 第71-74页 |
·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 | 第72页 |
·进行跨文化培训 | 第72页 |
·立足长期,实行双惠,不损害当地利益 | 第72-7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