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纳米零价铁及铁(氢)氧化物去除水中Cr(Ⅵ)和Cu2+的机制研究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46页
   ·重金属污染概述第17-25页
     ·重金属污染途径及危害第17-18页
     ·我国重金属污染现状第18-20页
     ·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第20-25页
   ·铁(氢)氧化物与重金属的作用第25-27页
   ·零价铁在环境污染中的作用第27-34页
     ·零价铁还原去除卤代有机物第27-28页
     ·零价铁还原去除重金属污染物第28-31页
     ·零价铁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第31-32页
     ·零价铁还原硝酸盐污染物第32-34页
   ·纳米材料特性第34-36页
     ·表面与界面效应第34-35页
     ·小尺寸效应第35页
     ·量子尺寸效应第35页
     ·纳米材料的可见光谱学第35-36页
   ·纳米零价铁的制备方法第36-40页
     ·气相法第36-38页
     ·固相法第38-39页
     ·液相法第39-40页
   ·纳米材料的团聚、分散与表面改性第40-44页
     ·纳米材料的团聚第40-41页
     ·纳米材料的分散第41-43页
     ·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第43-44页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44-46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44-45页
     ·研究内容第45-46页
第二章 纳米零价铁和铁(氢)氧化物的制备第46-54页
   ·引言第46页
   ·材料及仪器第46-48页
     ·试剂第46-48页
     ·实验设备及仪器第48页
   ·实验方法第48-49页
     ·纳米零价铁 N-Fe~0的制备第48页
     ·纳米零价铁改性第48-49页
     ·α-Fe_2O_3制备第49页
     ·α-FeOOH 制备第49页
   ·结果及分析第49-53页
     ·分散剂类别的影响第49-51页
     ·分散剂用量的影响第51页
     ·分散介质及配比的影响第51-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纳米零价铁和铁(氢)氧化物的表征第54-65页
   ·引言第54页
   ·材料及方法第54-55页
     ·X 射线衍射(XRD)分析第54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54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第54-55页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55页
     ·能谱(EDS)分析第55页
   ·结果及分析第55-63页
     ·纳米零价铁系列表征分析第55-60页
     ·铁(氢)氧化物表征分析第60-63页
   ·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改性前后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 Cr(Ⅵ)的批实验研究第65-93页
   ·引言第65-66页
   ·材料及方法第66-68页
     ·实验材料第66-67页
     ·实验主要设备及仪器第67页
     ·实验方法第67页
     ·分析方法第67-68页
   ·结果及分析第68-91页
     ·N-Fe~0还原去除 Cr(Ⅵ)的研究第68-72页
     ·P-Fe~0还原去除 Cr(Ⅵ)的研究第72-76页
     ·T-Fe~0还原去除 Cr(Ⅵ)的研究第76-80页
     ·N-Fe~0、P-Fe~0、T-Fe~0去除 Cr(Ⅵ)效果的差异分析第80-86页
     ·反应机制探讨第86-91页
   ·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纳米零价铁改性对去除水中 Cu~(2+)的影响第93-108页
   ·引言第93页
   ·材料及方法第93-95页
     ·实验试剂第93-94页
     ·实验主要设备及仪器第94页
     ·实验方法第94-95页
     ·分析方法第95页
   ·结果及分析第95-106页
     ·影响因素考察第95-100页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100-103页
     ·热力学参数确定第103-104页
     ·反应机理探讨第104-106页
   ·小结第106-108页
第六章 铁(氢)氧化物去除水中 Cr(Ⅵ)研究第108-116页
   ·引言第108页
   ·材料及方法第108-110页
     ·实验材料第108-109页
     ·实验主要设备及仪器第109页
     ·实验方法第109页
     ·分析方法第109-110页
   ·结果及分析第110-115页
     ·pH 值的影响第110-111页
     ·离子强度的影响第111页
     ·吸附等温线第111-113页
     ·吸附动力学第113-115页
   ·小结第115-116页
第七章 结论第116-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9页
致谢第129-131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优化调整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