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成矿带中段中咱—得荣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9页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铜矿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中咱-得荣地区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页 |
·研究思路及实物工作量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主要创新成果及认识 | 第17-19页 |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第19-33页 |
·区域地层概述 | 第20-23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23-26页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23页 |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 第23-26页 |
·岩浆岩 | 第26-29页 |
·喷出岩 | 第26-28页 |
·侵入岩 | 第28-29页 |
·斑岩类 | 第29页 |
·变质岩 | 第29-30页 |
·区域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 第30-31页 |
·区域矿产特征 | 第31-33页 |
第3章 岩浆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 | 第33-62页 |
·金沙江混杂岩带中酸性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33-45页 |
·岩石化学特征 | 第33-38页 |
·微量元素特征 | 第38-42页 |
·稀土元素特征 | 第42-44页 |
·构造环境判别 | 第44-45页 |
·义敦岛弧带中酸性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45-59页 |
·岩石化学特征 | 第45-51页 |
·微量元素 | 第51-55页 |
·稀土元素特征 | 第55-56页 |
·构造环境判别 | 第56-59页 |
·岩浆起源与岩体含矿性分析 | 第59-62页 |
第4章 岩浆岩锆石 U-Pb 年代学 | 第62-95页 |
·锆石 U-Pb 同位素定年方法及样品制备 | 第62-63页 |
·测年结果 | 第63页 |
·代表性岩体形成时代及其物质来源分析 | 第63-93页 |
·与岩浆岩有关的构造-岩浆事件期次划分 | 第93-95页 |
第5章 新发现铜矿床(点)地质特征 | 第95-115页 |
·竹鸡顶铜矿 | 第95-100页 |
·矿区地质特征 | 第95-96页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96-99页 |
·矿床成因类型 | 第99-100页 |
·扎瓦拉铜金矿 | 第100-105页 |
·矿区地质特征 | 第100-102页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102-105页 |
·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 第105页 |
·扎仁铜、金、钴多金属矿床 | 第105-111页 |
·矿区地质特征 | 第105-107页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107-111页 |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 第111页 |
·与区域上典型铜矿床对比 | 第111-115页 |
第6章 铜多金属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 第115-125页 |
·成矿规律 | 第115-120页 |
·区域构造条件 | 第115页 |
·区域岩浆活动条件 | 第115-117页 |
·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 第117页 |
·成矿时代 | 第117-119页 |
·主攻矿种和矿床类型 | 第119-120页 |
·成矿系列 | 第120-122页 |
·区域铜(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 | 第122-125页 |
结论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