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纯金属铟的制备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铟的资源 | 第10-11页 |
·铟的性质 | 第11-13页 |
·铟的物理性质 | 第11-12页 |
·铟的化学性质 | 第12-13页 |
·铟的毒性 | 第13页 |
·铟的化合物及其性质 | 第13-16页 |
·铟的用途 | 第16-18页 |
·铟的提取及提纯 | 第18-20页 |
·铟的提取 | 第18页 |
·铟的提纯 | 第18-20页 |
·真空蒸馏法 | 第18-19页 |
·电解精炼法 | 第19页 |
·定向凝固法 | 第19页 |
·区域熔炼法 | 第19页 |
·熔盐电解精炼法 | 第19-20页 |
·高纯铟的制备工艺 | 第20页 |
·国内外铟的生产和消费情况 | 第20-21页 |
·铟的国家标准 | 第21-23页 |
·铟的市场价格及前景预测 | 第23-24页 |
·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真空蒸馏理论 | 第25-46页 |
·精铟除杂的热力学基础 | 第25-35页 |
·纯物质沸点判据 | 第25页 |
·纯物质饱和蒸气压判据 | 第25-27页 |
·β分离系数判据 | 第27-30页 |
·铟二元系气液相平衡及蒸馏时各元素分离的理论分析 | 第30-35页 |
·In-Cd二元合金 | 第30-31页 |
·In-Tl二元合金 | 第31-32页 |
·二元合金气液相平衡图 | 第32-35页 |
·真空蒸馏提纯铟动力学分析 | 第35-44页 |
·真空蒸馏的过程 | 第35-37页 |
·合金元素在熔体中的迁移 | 第37页 |
·合金元素的蒸发 | 第37-41页 |
·合金蒸发的三种形式 | 第37-38页 |
·蒸馏温度对蒸发速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残压、蒸发表面积对蒸发速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金属蒸气在气体空间的传质 | 第41页 |
·冷凝 | 第41-43页 |
·铟蒸馏的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电解过程理论 | 第46-57页 |
·电解精炼的原理 | 第46-53页 |
·电化学动力学 | 第46-48页 |
·扩散动力学 | 第48页 |
·电解过程中的传质过程 | 第48-49页 |
·电解过程的极化现象 | 第49-50页 |
·电解电极过程 | 第50-51页 |
·槽电压 | 第51-52页 |
·电流效率 | 第52-53页 |
·铟电解过程中主要杂质的标准电极电位及其走向 | 第53页 |
·铟电解精炼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真空蒸馏实验研究 | 第57-67页 |
·实验原料 | 第57-58页 |
·精铟真空蒸馏除杂的的实验研究 | 第58-59页 |
·实验装置 | 第58-59页 |
·实验操作 | 第59页 |
·实验研究 | 第59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9-65页 |
·蒸馏时间与金属挥发率的关系 | 第59-61页 |
·蒸馏时间对除杂效果的影响 | 第61-62页 |
·蒸馏温度与金属挥发率的关系 | 第62-64页 |
·蒸馏温度对除杂效果的影响 | 第64-65页 |
·综合实验条件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电解精炼实验研究 | 第67-78页 |
·实验装置 | 第67-68页 |
·实验设备及试剂 | 第67页 |
·电解实验装置 | 第67-68页 |
·实验研究 | 第68-70页 |
·电极反应 | 第68-69页 |
·电解前的准备 | 第69页 |
·阳极的处理 | 第69页 |
·电解液的配制 | 第69页 |
·实验操作 | 第69-70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70-75页 |
·In~(3+)浓度对电解的影响 | 第70-71页 |
·电解液pH对电解的影响 | 第71-73页 |
·槽电压对电解的影响 | 第73-74页 |
·电解过程中其它影响因素 | 第74-75页 |
·电解过程中相关参数 | 第75页 |
·综合实验条件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