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一、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重点 | 第11-12页 |
二、我国已经将新能源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12-13页 |
三、研究嘉兴市秀洲区新能源产业政策的意义 | 第1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一、新能源产业的界定 | 第18页 |
二、产业政策的概念 | 第18-20页 |
第二节 产业政策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一、产业政策的特征 | 第20-21页 |
二、产业政策的内容 | 第21-23页 |
三、产业政策的类型 | 第23页 |
四、产业政策的实施方法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嘉兴市秀洲区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和产业政策分析 | 第25-39页 |
第一节 嘉兴市秀洲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 第25-27页 |
一、光伏和LED 产业双轮驱动 | 第25-26页 |
二、各个镇和工业园区全面发展 | 第26页 |
三、投入产出效益明显 | 第26页 |
四、潜能型企业逐渐出现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嘉兴市秀洲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SWOT 分析 | 第27-31页 |
一、嘉兴市秀洲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 | 第27-29页 |
二、秀洲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劣势 | 第29页 |
三、秀洲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 | 第29-31页 |
四、秀洲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挑战 | 第31页 |
第三节 嘉兴市秀洲区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 | 第31-32页 |
一、工业用地挂牌竞拍政策 | 第32页 |
二、产业发展的资金奖励政策 | 第32页 |
第四节 嘉兴市秀洲区新能源产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9页 |
一、产业发展缺乏系统、全面的规划 | 第32-34页 |
二、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不够合理,没有形成产业集群 | 第34-35页 |
三、产业发展公共的配套服务没有跟上 | 第35-37页 |
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优惠力度不大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发展新能源产业政策的经验借鉴 | 第39-46页 |
第一节 国外的经验借鉴 | 第39-42页 |
一、欧洲国家发展新能源的产业政策 | 第39-40页 |
二、美国发展新能源的产业政策 | 第40-41页 |
三、国外经验及对秀洲区发展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借鉴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国内的经验借鉴 | 第42-46页 |
一、无锡市发展新能源的产业政策 | 第42-43页 |
二、嘉善县发展新能源的产业政策 | 第43-44页 |
三、无锡、嘉善经验及对秀洲区发展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借鉴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完善嘉兴市秀洲区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建议 | 第46-54页 |
第一节 加强新能源产业的规划导向 | 第46-48页 |
一、多方面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研究 | 第46页 |
二、加强对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目标定位的规划 | 第46-47页 |
三、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机制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提高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度 | 第48-51页 |
一、科学制定产业的空间布局 | 第48-50页 |
二、着重抓好重大项目的引进 | 第50页 |
三、做大做强现有产业规模 | 第50-51页 |
第三节 优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服务配套 | 第51-52页 |
一、加快构筑创新体系 | 第51页 |
二、加快建设人才支撑体系 | 第51-52页 |
三、加快建立金融、咨询、中介等产业配套服务体系 | 第52页 |
四、加快优化政府部门的行政服务 | 第52页 |
第四节 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优惠和支持力度 | 第52-54页 |
一、产业准入制度 | 第52-53页 |
二、土地供应政策 | 第53页 |
三、税费优惠政策 | 第53页 |
四、支持奖励政策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4-56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