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论文研究的方法、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6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14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外 | 第14-16页 |
| 第2章 应急物资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22页 |
| ·应急物资概念、特点与分类 | 第16-17页 |
| ·应急物资的概念 | 第16页 |
| ·应急物资的分类 | 第16-17页 |
| ·应急物资的特点 | 第17页 |
| ·灾后应急物资需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第17-20页 |
| ·自然灾害应急物资需求的特点 | 第18-19页 |
| ·自然灾害应急物资需求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 ·灾后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 ·应急物资的储备 | 第21页 |
| ·应急物资的筹备 | 第21页 |
| ·应急物资的调运 | 第21页 |
| ·应急物资的组织指挥与动员机制 | 第21-22页 |
| 第3章 我国灾后应急物资供应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34页 |
| ·我国灾后应急物资供应体系现状 | 第22-25页 |
| ·应急物资供应的组织指挥体系基本建立 | 第22页 |
| ·应急物资供应的动员机制逐渐形成 | 第22-23页 |
| ·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初步建立 | 第23-24页 |
| ·应急物资筹备框架初步形成 | 第24-25页 |
| ·我国灾后应急物资供应体系的问题 | 第25-26页 |
| ·典型案例分析——08 年南方雪灾 | 第26-34页 |
| ·08 年南方雪灾概况 | 第26页 |
| ·政府所采取的措施 | 第26-27页 |
| ·雪灾凸显我国应急物资供应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 第27-34页 |
| 第4章 我国灾后应急物资筹备问题的研究 | 第34-42页 |
| ·灾后应急物资筹备的重要性及要求 | 第34-35页 |
| ·灾后应急物资筹备的重要性 | 第34页 |
| ·灾后应急物资筹备的要求 | 第34-35页 |
| ·传统的灾后应急物资筹备模式 | 第35-36页 |
|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灾后应急物资筹备模式 | 第36-38页 |
|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应急物资筹备流程 | 第36-37页 |
|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应急物资采购的实现 | 第37页 |
|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应急物资筹备的优势 | 第37-38页 |
| ·传统筹备模式与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筹备模式的比较 | 第38-39页 |
|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灾后应急物资筹备在实际中的应用 | 第39-42页 |
| 第5章 美、日灾后应急物资供应体系的剖析及启示 | 第42-52页 |
| ·美国的灾后应急物资供应体系 | 第42-45页 |
| ·美国灾后物资动员预案体系 | 第42-43页 |
| ·美国灾后物资动员与筹备组织机构 | 第43-44页 |
| ·美国灾后物资动员与筹备机制 | 第44-45页 |
| ·日本的灾后应急物资供应体系 | 第45-49页 |
| ·日本灾后物资动员预案体系 | 第45-46页 |
| ·日本灾后物资动员与筹备组织机构 | 第46-47页 |
| ·日本灾后物资动员与筹备机制 | 第47-49页 |
| ·美日经验对我国灾后应急物资供应体系构建的启示 | 第49-52页 |
| ·健全的灾后物资动员预案体系 | 第49页 |
| ·专门的统一协调机构 | 第49-50页 |
| ·有效的灾害物资管理方法 | 第50-52页 |
| 第6章 健全和完善我国灾后应急物资供应体系的对策研究 | 第52-56页 |
| ·完善我国应急物资供应管理体制的建设 | 第52-53页 |
| ·转变应急管理和应急物资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 | 第52页 |
| ·建立专业的应急指挥与管理机构 | 第52-53页 |
| ·建立应急物资供应的体系 | 第53页 |
| ·加快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及筹备体系的建设 | 第53-54页 |
| ·实体仓库建设 | 第53页 |
| ·管理制度建设 | 第53-54页 |
| ·加强我国灾后物资动员与筹备机制的建设 | 第54-56页 |
| ·加强灾害归类分级和物资动员预案制订 | 第54页 |
| ·加强社会应急物资动员与调度的专业性建设 | 第54-56页 |
| 第7章 结束语 | 第56-58页 |
| ·本文的主要观点 | 第56-57页 |
|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