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32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0-32页 |
|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第10-18页 |
| ·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 | 第10页 |
| ·常用的分子标记 | 第10-14页 |
| ·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中的应用 | 第14-18页 |
| ·小麦分子遗传育种的问题与展望 | 第18页 |
| ·QTL定位原理及其在小麦中的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 ·作图群体的建立与选择依据 | 第19-22页 |
| ·图谱构建原理及常用的计算机软件 | 第22-23页 |
| ·小麦遗传图谱及利用图位克隆得到的相关基因 | 第23-24页 |
| ·作物耐盐相关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 ·作物耐盐机理及以分离鉴定的耐盐相关基因 | 第24-27页 |
| ·小麦耐盐相关基因及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 ·小麦耐盐性的遗传改良 | 第28-29页 |
| ·实验目的和意义 | 第29-32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2-38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8页 |
| ·耐盐性鉴定 | 第33-34页 |
| ·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法建池 | 第34页 |
| ·植物总D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 ·SSR、EST-SSR及STS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5页 |
| ·PCR扩增体系 | 第35-36页 |
| ·电泳及染色 | 第36-37页 |
| ·数据统计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55页 |
| ·SSR/EST-SSR分子标记的筛选与耐盐基因的初步定位 | 第38-47页 |
| ·耐盐性状的统计及遗传分析 | 第38-40页 |
| ·标记基因型纯合子的筛选及耐盐/敏感池的建立 | 第40-41页 |
| ·分子标记的筛选及耐盐基因初步缺失段定位 | 第41-47页 |
| ·目的区段内STS引物的设计与初步筛选 | 第47-50页 |
| ·区段内EST序列的搜集与STS引物的设计 | 第48页 |
| ·STS引物耐盐相关性分析及候补基因的初步确定 | 第48-50页 |
| ·结果讨论 | 第50-52页 |
| ·耐盐性鉴定方法的改进 | 第50页 |
| ·分子标记辅助建立目的性抗感池 | 第50页 |
| ·利用更多耐盐相关分子标记将主效QTL定位目标区段 | 第50页 |
| ·差异EST序列的分析比对及候补基因的确定 | 第50-51页 |
| ·耐盐基因定位及遗传图谱的比较 | 第51-52页 |
| ·总结及后续工作 | 第52-55页 |
| ·从小麦及近缘物种发掘分子标记 | 第53页 |
| ·精细作图群体的建立与应用 | 第53页 |
| ·开展相关候补基因的功能研究 | 第53页 |
| ·理论研究和分子育种相结合 | 第53-55页 |
| 附表 | 第55-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