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经济自由的基本理论 | 第9-29页 |
一、经济自由 | 第9-11页 |
(一) 含义 | 第9-10页 |
(二) 特点 | 第10-11页 |
二、经济自由保障的必要性 | 第11-29页 |
(一) 经济自由保障缺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国进民退"与公共利益之惑 | 第12-20页 |
1、所有权之痛——山西煤改乱局 | 第12-14页 |
2、经营权的桎梏——国企与国企垄断之惑 | 第14-16页 |
3、劳工权益长久被忽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罢工悖论 | 第16-20页 |
(二) 经济自由保障缺失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 第20-24页 |
1、择业自由的缺失——公务员成为最受追捧职业的背后原因 | 第20页 |
2、创业自由的壁垒——创业自由受到制度门槛的阻隔 | 第20-22页 |
3、对自由的渴望:用脚投票——中国精英阶层移民潮 | 第22-24页 |
(三) 经济自由保障的缺失对政治的影响 | 第24-29页 |
1、政府寻租与政府腐败 | 第24-25页 |
2、群体性事件与低人权优势 | 第25-29页 |
第二部分 我国宪法对经济的制度安排和中国经济自由现状 | 第29-36页 |
一、我国宪法中的经济制度安排 | 第29-31页 |
(一) 带有经济目标的宪法——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 | 第29页 |
(二) 政府在宪法的经济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 第29-31页 |
二、我国目前对经济自由的立法保障 | 第31-32页 |
(一) 我国宪法对经济自由的保障模式 | 第31-32页 |
(二) 我国现行立法对经济自由的保障性规定 | 第32页 |
三、制度壁垒对经济自由的阻碍 | 第32-34页 |
四、低人权优势在我国已经不可维系 | 第34-36页 |
第三部分 完善我国经济自由法律保障的展望与建议 | 第36-42页 |
一、国外对于经济自由的立法保障模式 | 第36-37页 |
(一) 程序性保障经济自由的立法保障模式——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士为代表 | 第36页 |
(二) 的立法保障模式——以加拿大为代表 | 第36页 |
(三) 宪法中原则性规定的立法保障模式——以印度为代表 | 第36-37页 |
二、我国经济自由保障展望 | 第37-39页 |
(一) 对我国经济自由立法理念的反思 | 第37-38页 |
(二) 我国宪法目标的反思与新的方向 | 第38-39页 |
三、完善我国经济自由法律保障的建议 | 第39-42页 |
(一) 宪法方面的改革 | 第39-40页 |
(二) 行政法方面的立法改革 | 第40-41页 |
(三) 民商法方面的立法改革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