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运行特点 | 第13-17页 |
·实现国内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准确选线的必要性 | 第17页 |
·国内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综述 | 第17-20页 |
·电力电子元器件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 | 第20-21页 |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可控短路故障选线方案 | 第24-50页 |
·方案内容及优点 | 第24-25页 |
·硬件构成及工作原理 | 第25-31页 |
·可控硅控流作用分析 | 第25-28页 |
·可控短路器 | 第28-30页 |
·短路脉冲检测器 | 第30-31页 |
·理论短路脉冲表达式的寻求及其特点 | 第31-33页 |
·短路脉冲的仿真分析 | 第33-37页 |
·故障线路判定依据的确立 | 第37-40页 |
·影响选线准确性的因素 | 第40-43页 |
·降压变压器选定 | 第43-45页 |
·利用可控暂态信号解决高阻接地情况下故障选线问题的探讨 | 第45-46页 |
·模拟实验结果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基于可控短路故障选线方案的改进 | 第50-75页 |
·改进方案内容 | 第50-51页 |
·理论短路脉冲表达式的寻求及其特点 | 第51-55页 |
·短路脉冲的仿真分析 | 第55-58页 |
·故障线路判定依据的确立 | 第58-60页 |
·影响选线准确性的因素 | 第60-63页 |
·影响故障与非故障线路间Icriterion差异的因素 | 第60-62页 |
·PT容量对短路脉冲强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改进前后两种选线方案选线效果对比 | 第63-64页 |
·模拟实验结果 | 第64-67页 |
·PT二次开口角短路对铁磁谐振的抑制 | 第67-73页 |
·铁磁谐振的基本原理 | 第67-68页 |
·阻尼谐振原理 | 第68-69页 |
·PT二次开口角短路对铁磁谐振的抑制 | 第69-73页 |
·小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基于增益阻抗的故障选线方案 | 第75-87页 |
·增益阻抗概念的提出 | 第75-76页 |
·基于增益阻抗故障选线判据的建立 | 第76-81页 |
·正序增益阻抗故障选线判据 | 第76-77页 |
·零序增益阻抗故障选线判据 | 第77-79页 |
·正、零序增益阻抗故障选线判据实用性之比较 | 第79-81页 |
·仿真分析 | 第81-84页 |
·仿真程序 | 第81页 |
·仿真结果 | 第81-84页 |
·模拟实验结果 | 第84-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模拟实验平台的建立 | 第87-111页 |
·模拟实验平台的构成 | 第87页 |
·可控短路器的制作 | 第87-99页 |
·硬件制作 | 第88-95页 |
·软件编程 | 第95-99页 |
·短路脉冲检测器的制作 | 第99-105页 |
·硬件构成 | 第99-100页 |
·软件编程 | 第100-105页 |
·简化等效电路的搭建及其各组成元器件参数 | 第105-106页 |
·ZK-1型自适应控流型故障选线装置样机制作 | 第106-109页 |
·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1-113页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有待于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成果 | 第123-12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