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35页 |
材料 | 第14-19页 |
1、细菌菌株、细胞株系与实验动物 | 第14页 |
2、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 第14-17页 |
3、主要实验仪器与实验设备 | 第17-18页 |
4、主要应用软件与网络服务器 | 第18-19页 |
方法 | 第19-35页 |
1、实验细菌菌株的建立 | 第19-22页 |
2、体外感染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3、体外感染模型中TLRs和NOD2的表达和功能研究 | 第23-28页 |
4、动物实验 | 第28-31页 |
5、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31-35页 |
实验结果 | 第35-63页 |
体外实验部分 | 第35-51页 |
1、ATCC 27853形成生物被膜后algU 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 | 第35页 |
2、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LRs、NOD2在细胞中的表达 | 第35-36页 |
3、体外感染模型部分 | 第36-39页 |
4、浮游菌ATCC 27853刺激A549在作用的不同时间点细胞TLRs和NOD2的 变化 | 第39-44页 |
5、浮游菌作用A549对细胞内TRAF6、NF-KB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4-45页 |
6、浮游菌、生物被膜菌作用A549细胞时TLRs变化情况 | 第45-51页 |
动物实验部分 | 第51-61页 |
双向凝胶电泳部分 | 第61-62页 |
差异蛋白的质谱鉴定 | 第62-63页 |
讨论 | 第63-70页 |
1、铜绿假单胞菌根据外环境调节自身状态在机会感染中有重要意义 | 第63页 |
2、鞭毛蛋白结合TLR5介导的MyD88/TRAF6/NF-kB信号通路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初始阶段起主要作用 | 第63-67页 |
3、尽管细菌可以根据环境调节基因的表达,但引起感染时细菌的状态不同,感染的结局不同 | 第67-68页 |
4、动物实验证实体外实验观点:鞭毛介导的TLR5╱TRAF6/NF-κB途径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早期起重要作用 | 第68页 |
5、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中固有免疫系统被充分激活 | 第68-69页 |
6、使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调控细菌鞭毛表达的信号 | 第69-70页 |
总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文献综述一 | 第74-85页 |
文献综述二 | 第85-91页 |
英文缩略词汇表 | 第91-93页 |
个人简历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