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产融结合一般理论分析 | 第1-14页 |
| 第一节 产融结合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7-9页 |
| 第二节 产融结合的历史演变逻辑和特征 | 第9-11页 |
| 第三节 产融结合的效应 | 第11-14页 |
| 第二章 现代产融结合模式的运行基础及制度结构划分 | 第14-24页 |
| 第一节 融资模式选择与产融结合 | 第14-17页 |
| 第二节 美国的市场主导型 | 第17-19页 |
| 第三节 日德的银行主导型 | 第19-22页 |
| 第四节 韩国的政府主导型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现代产融结合模式经济效率的比较 | 第24-28页 |
| 第一节 资本形成力的比较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结构调整能力的比较 | 第25-26页 |
| 第三节 国际竞争力的比较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中国产融结合的目标模式 | 第28-39页 |
| 第一节 不同产融模式的启示及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定位 | 第28-32页 |
| 第二节 我国产融模式的选择 | 第32-36页 |
| 第三节 银行主导型产融模式下金融监管措施 | 第36-39页 |
| 第五章 我国实现银行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的途径 | 第39-46页 |
| 第一节 混业经营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 第39-42页 |
| 第二节 银企互动化解不良资产 | 第42-46页 |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