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貌学论文--海岸地貌论文

小型潮汐汊道系统的沉积动力过程与演化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3页
致 谢第13-15页
符号说明第15-18页
图表名录第18-20页
1 引言第20-23页
2 文献综述第23-34页
 2.1 海洋沉积动力学第23-24页
 2.2 潮汐汊道第24-33页
  2.2.1 关于潮汐汊道的概念性问题第25-27页
  2.2.2 潮汐汊道的动力与沉积动力特征第27-29页
  2.2.3 潮汐汊道的稳定性第29-31页
  2.2.4 潮汐汊道的演化第31-32页
  2.2.5 国内的潮汐汊道研究第32-33页
 2.3 月湖的研究第33-34页
3 研究区域第34-43页
 3.1 气象与气候第34-37页
  3.1.1 气候第34页
  3.1.2 气压第34-36页
  3.1.3 气温第36页
  3.1.4 降水第36-37页
  3.1.5 风第37页
 3.2 海洋水文第37-40页
  3.2.1 波浪第37-39页
  3.2.2 潮汐第39-40页
 3.3 地质地貌第40-41页
  3.3.1 地质背景第40页
  3.3.2 地貌第40-41页
 3.4 生态与环境第41-43页
  3.4.1 物种与生态第41-42页
  3.4.2 人为活动与环境变化第42-43页
4 材料与方法第43-72页
 4.1 野外观测、采样及历史数据收集第43-46页
  4.1.1 沉积物取样第43页
  4.1.2 口门潮汐水文观测第43-45页
  4.1.3 湖心潮位测量第45页
  4.1.4 水准测量第45页
  4.1.5 历史数据收集第45-46页
 4.2 实验室分析第46-51页
  4.2.1 岩芯预处理第46页
  4.2.2 粒度分析第46-48页
  4.2.3 悬移质水样处理第48页
  4.2.4 岩芯的含水量与~(210)Pb放射性活度测量第48-50页
  4.2.5 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分析第50-51页
 4.3 数据处理第51-72页
  4.3.1 粒度参数计算第51-52页
  4.3.2 粒径趋势分析第52-56页
  4.3.3 沉积速率与沉积通量计算第56-59页
  4.3.4 悬浮体浓度计算第59页
  4.3.5 潮汐调和分析第59-60页
  4.3.6 纳潮面积和口门断面与潮位之间的关系第60-61页
  4.3.7 口门实测流速数据分析第61-62页
  4.3.8 口门流速计算第62-64页
  4.3.9 口门输沙计算第64-65页
  4.3.10 月湖的均衡态P-A关系的计算第65-72页
5 结 果第72-123页
 5.1 水深与地形第72页
 5.2 沉积第72-92页
  5.2.1 表层沉积物特征第72-78页
  5.2.2 岩芯沉积特征第78-88页
  5.2.3 沉积速率与沉积通量第88-92页
 5.3 潮汐与潮流第92-112页
  5.3.1 口门实测潮汐水文特征第92-97页
  5.3.2 湖心潮位第97-107页
  5.3.3 口门潮流特征第107-112页
 5.4 沉积物输送第112-119页
  5.4.1 粒径趋势分析第112-117页
  5.4.2 口门沉积物输运计算第117-119页
 5.5 月湖的均衡态P-A关系第119-123页
  5.5.1 涨落潮流的概率分布第119页
  5.5.2 月湖的P-A关系第119-123页
6 讨 论第123-138页
 6.1 月湖的沉积物平衡第123-130页
  6.1.1 沉积速率与沉积通量第123-124页
  6.1.2 沉积物来源第124页
  6.1.3 沉积物平衡第124-126页
  6.1.4 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26-130页
 6.2 垂向物质通量(有机碳)及其区域性含义第130-131页
 6.3 月湖的稳定性第131-133页
 6.4 潮汐汊道的潮汐-潮流不对称的模式第133-135页
 6.5 定义P-A关系的沉积动力学方法第135-138页
7 结论第138-142页
 月湖的沉积特征第138-139页
 月湖的水动力特征第139页
 月湖的沉积动力学特征第139-140页
 研究月湖的引申意义第140-141页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5页
附录第155-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桥基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龙须菜藻红蛋白基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