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中国国债风险与绩效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1 引言第9-24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第9-16页
  1.1.1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变与国债市场第9-10页
  1.1.2 国债在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第10-12页
  1.1.3 中国国债市场的非均衡结构特征第12-13页
  1.1.4 国债财政和金融功能属性分析第13-14页
  1.1.5 西方理论界和政府对国债政策的认识与实践第14-16页
 1.2 研究方法、技术思路和创新第16-18页
 1.3 国债融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分析第18-24页
  1.3.1 围绕李嘉图等价原理有效性的理论争议第18-19页
  1.3.2 国债融资代际效应的分析第19-22页
   1.3.2.1 国债代际负担对民间消费影响的分析第20-21页
   1.3.2.2 国债代际负担对民间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第21-22页
  1.3.3 国债融资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理论分析第22-24页
2 中国国债规模效应与增长空间分析第24-32页
 2.1 债务融资和货币融资效应与国债规模效应分析第24-26页
 2.2 国债适度规模的界定和预测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第26-32页
  2.2.1 国债适度规模界定的理论分析第26-27页
  2.2.2 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相关因素计量分析第27-30页
  2.2.3 中国国债及债规模预测第30-32页
3 狭义国债规模风险的综合研究第32-44页
 3.1 衡量国债规模风险(广义和狭义)的相关指标体系第32-33页
 3.2 狭义国债(内债)风险指标比较分析第33-37页
 3.3 国债(外债)风险与资本流入结构和债务收支结构的比较分析第37-44页
  3.3.1 中国外债风险与资本流入结构相关性分析第37-38页
  3.3.2 从中国财政债务收支结构出发分析外债趋势第38-39页
  3.3.3 中国外债组成结构和期限结构合理性及外债风险稳定性分析第39-41页
  3.3.4 国债(外债)风险指标和相关金融指标的分析第41-44页
   3.3.4.1 国债(外债)风险指标对比分析第41页
   3.3.4.2 与国债(外债)风险相关的金融指标分析第41-44页
4 广义国债风险结构和形成机制分析第44-54页
 4.1 广义国债风险组成结构和指标体系分析第44-45页
 4.2 对广义国债债务风险形成的主体、根源和机制的剖析第45-54页
  4.2.1 广义国债债务风险三大险源实况分析第45-50页
   4.2.1.1 广义国债隐性风险源:国企隐性债务风险现状分析第45-47页
   4.2.1.2 广义国债隐性债务风险源:银行体系金融风险现状分析第47-49页
   4.2.1.3 广义国债隐性风险源:社会保障隐性债务现状分析第49-50页
  4.2.2 对广义国债债务风险形成机制的剖析第50-54页
5 国债规模与财政份额背离的研究第54-58页
 5.1 国债规模扩张与财政份额下降背离现象的实证分析第54-56页
 5.2 对国债债务规模与财政收入背离现象的理论与实证解释第56-58页
6 货币与国债规模风险和融资成本的经济效应分析第58-63页
 6.1 货币发行收益和金融剩余对债务风险降低的贡献分析第58-59页
 6.2 国债融资与货币环境相关性的分析第59-63页
  6.2.1 中国利率结构和层次及历年调整特点与影响力分析第59-60页
  6.2.2 货币供应增长和结构变化及其对国债融资的影响第60-63页
7 中国经济增长环境与国债融资政策取向分析第63-77页
 7.1 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出口环境分析第63-65页
 7.2 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收入与消费环境分析第65-68页
  7.2.1 消费需求不足是导致消费贡献率下降的核心因素第65-66页
  7.2.2 对中国消费需求持续低迷的深层次原因剖析第66-68页
 7.3 中国经济增长的税收环境和国债融资取向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第68-72页
  7.3.1 中国宏观税负环境和税制结构的分析第68-71页
  7.3.2 政府融资方式的选择和效应分析第71-72页
 7.4 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投资环境分析第72-77页
  7.4.1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和趋势的实证分析第72-74页
  7.4.2 国债政策持续性的现实必要性分析第74-77页
8 国债融资的拉动效应和挤出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第77-92页
 8.1 国债经济效应的相关理论分析第77-78页
 8.2 中国国债融资挤出效应的实证研判第78-82页
  8.2.1 现行利率管理体制下国债融资与市场利率水平相关性分析第78-81页
  8.2.2 国债融资与民间投资增长负相关存在性分析第81-82页
 8.3 国债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第82-89页
  8.3.1 中国国债减税性和生产性特征第82-83页
  8.3.2 国债投资拉动效应的实证研判第83-89页
   8.3.2.1 国债对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综合绩效分析第83-87页
   8.3.2.2 国债对技改投资增长的贡献性分析第87-88页
   8.3.2.3 国债投资减低了经济波动给社会福利带来的损失第88-89页
 8.4 国债与通货膨胀非相关性的理论及实证检验第89-92页
9 国债投资绩效与投资结构的研究第92-110页
 9.1 优化和提升国债投融资绩效是国债政策管理的核心第92-94页
 9.2 有关国债投资绩效提高的相关问题研究第94-98页
  9.2.1 国债管理体制弊端和“诺斯悖论”第94-95页
  9.2.2 投资乘数与国债绩效及影响因素相关性的分析第95-98页
 9.3 国债投资结构优化是提高国债投资绩效的核心第98-110页
  9.3.1 有关国债投资结构和领域的理论分析第98-100页
  9.3.2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债投资领域,提升国债投资乘数第100-101页
  9.3.3 重视国债在人力资本和科技领域的投资提升经济整体素质第101-104页
  9.3.4 增加国债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投资有助于促进消费增长第104-106页
   9.3.4.1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度与支出水平对居民消费影响巨大第104-105页
   9.3.4.2 社会保障隐性债务资金缺口的消除与国债第105-106页
  9.3.5 中西部国债投资有助于消除区域差异,增强资本形成能力第106-110页
10 国债利率与债务稳定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第110-119页
 10.1 国债利率对债务稳定性影响的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第110-114页
 10.2 现行国债发行利率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14-116页
 10.3 中国现行的利率结构体系与国债发行利率的标准选择第116-119页
11 提高国债融资绩效的核心在于优化国债市场结构,促进效率提升第119-141页
 11.1 优化国债市场结构,提高国债市场效率的前提在于利率市场化第119-121页
 11.2 改革与完善国债发行体系促进国债融资市场化第121-124页
 11.3 增强债券市场交易效率和完善交易体系是降低融资成本的关键第124-127页
 11.4 国债期限结构优化设计与融资成本第127页
 11.5 重视对市场利率趋势和利率周期性变化的预测分析第127-129页
 11.6 发展国债机构投资者,优化持有者结构第129-134页
  11.6.1 国债市场机构者数量与融资绩效间关系的理论分析第129-130页
  11.6.2 中国国债投资者结构及其市场行为的分析第130页
  11.6.2.1 创造条件,引导个人投资者进入国债市场第130-132页
  11.6.2.2 发展银行间债市柜台交易,允许更多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市第132-133页
  11.6.2.3 设立专业性的国债投资基金,培育国债市场稳定的投资机构第133-134页
 11.7 运用金融创新增加国债品种数量,优化国债品种结构第134-138页
  11.7.1 开设国债期货、丰富国债品种有利于国债功能发挥第134-135页
  11.7.2 浮动利率债券与发债融资成本第135-136页
  11.7.3 国债流通品种比例与国债融资成本矛盾的现实分析第136-138页
 11.8 国债融资成本与周边市场——股票市场的相关性分析第138-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8页
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第148-149页
致  谢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若干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Z公司全球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