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前言 | 第8-10页 |
| 实验一 猪后肢皮肤撕脱伤模型的制备 | 第10-15页 |
| 实验二 猪后肢撕脱皮瓣损伤及坏死机理的研究 | 第15-40页 |
| 一、猪皮肤撕脱伤组织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 第15-23页 |
| 二、猪后肢皮肤撕脱伤后血清和组织中丙二醛的测定 | 第23-34页 |
| 三、猪后肢皮肤撕伤后组织中钙含量的测定 | 第34-40页 |
| 实验三、猪后肢撕脱皮瓣血循环判断方法的研究 | 第40-51页 |
| 一、猪后肢撕脱皮瓣血循环判断方法的对比研究 | 第40-48页 |
| 二、组织循环荧光测定仪的研制 | 第48-51页 |
| 实验四 猪后肢撕脱皮瓣修剪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后成活率变化的研究 | 第51-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附图 | 第60-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附录一 皮肤撕脱伤临床资料总结 | 第93-104页 |
| 一、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特点、分类和治疗 | 第93-100页 |
| 二、头皮撕脱伤43例治疗方法的回顾与评价 | 第100-104页 |
| 附录二、文献综述 | 第104-143页 |
| 一、皮肤撕脱伤的损伤机理、分类和防治方法 | 第104-110页 |
| 二、皮瓣缺血坏死机理研究进展 | 第110-117页 |
| 三、皮瓣血液循环判断 | 第117-127页 |
| 四、荧光皮瓣血循环判断方法 | 第127-134页 |
| 五、皮瓣缺血坏死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 第134-143页 |
| 附录三、研究生简历 | 第143-144页 |
| 附录四、研究生在读期间论文撰写与发表情况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