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旅客换乘行为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论文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与架构安排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发展分析0 | 第25-37页 |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发展过程及分类 | 第25-28页 |
·综合客运枢纽含义与发展过程 | 第25-26页 |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分类 | 第26-28页 |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发展关系分析 | 第28-31页 |
·城市对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28-29页 |
·综合客运枢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29-31页 |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客流特性分析 | 第31-34页 |
·客流出行目的分析 | 第31-32页 |
·客流的时间分布特性 | 第32-33页 |
·客流的空间分布特性 | 第33-34页 |
·我国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发展趋势分析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旅客换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57页 |
·理论基础 | 第37-39页 |
·心理学 | 第37-38页 |
·效用理论 | 第38-39页 |
·出行行为心理分析 | 第39-41页 |
·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出行的共性心理 | 第40-41页 |
·出行的个性心理 | 第41页 |
·换乘行为影响因素 | 第41-47页 |
·旅客个体因素 | 第42-43页 |
·出行目的影响 | 第43-44页 |
·换乘设施影响因素 | 第44-47页 |
·换乘行为影响因素实例分析 | 第47-56页 |
·旅客个体因素影响 | 第47-54页 |
·旅客出行特征影响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旅客换乘行为调查 | 第57-70页 |
·调查方法的选取 | 第57-58页 |
·调查方案的设计 | 第58-62页 |
·调查原理和调查类型 | 第58-59页 |
·调查方案设计 | 第59-62页 |
·旅客换乘行为调查实例 | 第62-69页 |
·调查概况 | 第62-63页 |
·调查数据分析 | 第63-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旅客换乘模型 | 第70-95页 |
·旅客换乘模型概述与发展 | 第70-75页 |
·旅客换乘模型概述 | 第70-73页 |
·旅客换乘模型的发展历程 | 第73-75页 |
·换乘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应用现状 | 第75-78页 |
·集计模型适用范围及应用现状 | 第75-76页 |
·非集计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应用现状 | 第76-78页 |
·模型选择 | 第78-79页 |
·换乘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79-94页 |
·双方式换乘模型(BL模型) | 第79-88页 |
·多方式换乘模型(ML模型) | 第88-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综合客运枢纽各方式换乘量计算及实例应用 | 第95-121页 |
·综合客运枢纽客运量预测 | 第95-103页 |
·转移及诱增客运量形成机理 | 第95-97页 |
·枢纽旅客发送量预测 | 第97-101页 |
·公共交通客运量预测 | 第101-103页 |
·各运输方式换乘量计算 | 第103-104页 |
·实例应用 | 第104-120页 |
·福田综合枢纽 | 第104-116页 |
·东莞汽车总站 | 第116-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下一步研究问题 | 第121-124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1-122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2-123页 |
·下一步研究问题 | 第123-12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24-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