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多阶模式瑞利波频散特征与反演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31页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5-19页
     ·问题的提出第15-16页
     ·研究背景第16-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及创新点第23-2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24-28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28-29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9-31页
第二章 瑞利波基本理论简述第31-65页
   ·概述第31页
   ·地震波第31-33页
   ·无限均匀弹性介质中的体波第33-36页
     ·运动方程第33-35页
     ·体波波动方程第35-36页
   ·均匀弹性半空间中的瑞利波第36-44页
   ·均匀层状介质中瑞利波频散方程第44-54页
   ·瑞利波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第54-64页
     ·弹性波一阶速度-应力方程第54-55页
     ·弹性波一阶速度-应力方程交错网格差分格式第55-60页
     ·稳定性条件第60-61页
     ·自由边界条件第61-62页
     ·吸收边界条件第62-64页
     ·震源函数第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三章 层状介质中瑞利波多阶模式频散特征第65-121页
   ·固体层状介质中的瑞利波场及频散曲线第65-101页
     ·两层速度递增型模型的瑞利波场及频散曲线第65-74页
     ·两层速度递减型模型的瑞利波场及频散曲线第74-80页
     ·三层速度递增型模型的瑞利波场及频散曲线第80-85页
     ·三层速度递减型模型的瑞利波场及频散曲线第85-91页
     ·三层软夹层型模型的瑞利波场及频散曲线第91-97页
     ·三层硬夹层型模型的瑞利波场及频散曲线第97-101页
   ·液体表层层状介质(海洋模型)面波频散特征第101-1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102页
     ·两层固体介质海洋模型的面波频散特征第102-111页
     ·三层固体介质海洋模型的面波频散特征第111-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21页
第四章 最优化反演算法简介第121-136页
   ·概述第121-122页
   ·Levenberg-Marquardt方法原理第122-131页
     ·最速下降法第122-123页
     ·牛顿法第123-124页
     ·高斯-牛顿法第124-125页
     ·Levenberg-Marquardt(LM)法第125-126页
     ·线性搜索算法第126-130页
     ·LM算法实现中的其他问题第130-131页
   ·遗传算法第131-135页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简介第131-133页
     ·遗传算法实现第133-135页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第五章 多阶模式频散数据反演方案及模型试算第136-173页
   ·概述第136-137页
   ·反演参数的细化分层第137-141页
     ·细化分层与实际分层的等效性第137-139页
     ·细化分层频散曲线反演算例第139-141页
     ·细化分层法小结第141页
   ·理论模型的选取第141-146页
   ·LM反演方法中初始模型的确定第146-147页
   ·LM方法与GA方法反演结果的评价第147-159页
   ·ULM(Updated-LM)反演方案第159-172页
   ·本章小结第172-173页
第六章 野外实际数据处理分析第173-188页
   ·多阶模式瑞利波频散曲线的提取第173-180页
     ·τ-p变换法获取f-p剖面第174-177页
     ·相移法获取f-V_R剖面第177-178页
     ·对频散曲线提取方法的改进第178-180页
   ·试验点的工程地质概况及测线布设第180-181页
   ·一维横波速度剖面的反演结果第181-184页
   ·二维横波速度剖面的反演结果第184页
   ·其他试验点二维横波速度剖面反演结果第184-187页
   ·本章小结第187-18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188-193页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结论第188-192页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第192-193页
参考文献第193-20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04-206页
致谢第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ntermedin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