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序言 | 第7-9页 |
正文 | 第9-29页 |
引言: “精神”的根源在于感官 | 第9页 |
感觉器官的快乐引发美感 | 第9-10页 |
间接的感官更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 | 第10-27页 |
一、嗅觉 | 第11-12页 |
二、味觉 | 第12-20页 |
(一) 寡味 | 第14-17页 |
1、寡味的“最高级”——无味 | 第14-16页 |
2、中国人的“淡”味艺术 | 第16-17页 |
(二) 百味 | 第17-20页 |
1、西方人的浓“味”艺术 | 第18-19页 |
2、东方人由“淡”味中品得“百味”之乐 | 第19-20页 |
三、听觉 | 第20页 |
四、触觉 | 第20-27页 |
(一) 触觉深层意义上的“厚度”感——“欲夺其造化” | 第21页 |
(二) 视觉艺术中的所谓“厚度”感源于触觉欲 | 第21-25页 |
1、中国绘画中的“远” | 第22-23页 |
2、西方绘画中“厚度”感的抽象意义 | 第23-25页 |
(三) 文学和其它艺术中同样以“厚”为贵 | 第25-26页 |
(四) 艺术中所谓“境界”的本源——触觉欲 | 第26-27页 |
(五) 触觉的其它信息 | 第27页 |
结语: 顺应自然的生活与创造 | 第27-29页 |
后记 | 第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