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制度研究及“股田制”改革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18页 |
·供应链理论 | 第15页 |
·价值链理论 | 第15-16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6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6页 |
·产权理论 | 第16-17页 |
·资本结构理论 | 第17页 |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3 新中国建国前历史上各种土地制度分析 | 第18-21页 |
·中国古代社会农村土地制度 | 第18页 |
·封建社会农村土地制度 | 第18-19页 |
·建国前的农村土地政策与制度 | 第19-21页 |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农地政策的形成 | 第19页 |
·中国共产党苏区的农地制度 | 第19页 |
·抗战期间农地政策的变革 | 第19-20页 |
·抗战胜利后的农地政策主张 | 第20-21页 |
4 中国当代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演进 | 第21-24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所实施的农地制度 | 第21-22页 |
·《土地改革法》规范下的农地改革 | 第21页 |
·农村合作化及人民公社 | 第21-22页 |
·改革开放后的农地制度 | 第22-24页 |
·政社分开 | 第22页 |
·家庭承包制 | 第22-24页 |
5 家庭承包制研究 | 第24-32页 |
·概念及基本特点介绍 | 第24页 |
·制度优越性分析 | 第24-27页 |
·制度弊端分析 | 第27-32页 |
6 俄罗斯的土地制度改革借鉴 | 第32-36页 |
·改革原因 | 第32页 |
·改革的目标、任务、步骤 | 第32-33页 |
·改革中土地规划机构和经济机构的积极作用 | 第33-34页 |
·改革成果 | 第34-36页 |
7 “股田制”研究 | 第36-59页 |
·“股田制”相关理论研究 | 第36-45页 |
·“股田制”的含义 | 第36-37页 |
·“股田制”的性质: 法律视角的透视 | 第37页 |
·“股田制”优越性分析 | 第37-43页 |
·“股田制”风险分析 | 第43-45页 |
·中国各地“股田制”改革实例分析 | 第45-54页 |
·广东南海的“股田制”改革(“股田制”发源) | 第45-46页 |
·重庆“股田制”改革分析 | 第46-49页 |
·塞飞亚公司的“公司+农户+基地”模式 | 第49-54页 |
·吉林省双胜村“股田制”改革 | 第54页 |
·“股田制”在中国农村的可行性和发展趋势分析 | 第54-56页 |
·“股田制”可行性分析 | 第54-55页 |
·“股田制”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55-56页 |
·中国推行“股田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