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OVER WDM组网及保护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2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1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 2 WDM 层组网及保护模式 | 第12-31页 |
| ·单厂家WDM 的组网与保护模式 | 第12-24页 |
| ·WDM 组网与保护方式 | 第12-21页 |
| ·华为WDM 组网与保护 | 第21-22页 |
| ·中兴WDM 组网与保护 | 第22-23页 |
| ·烽火WDM 组网与保护 | 第23-24页 |
| ·多厂家WDM 混合组网模式 | 第24-28页 |
| ·多厂家WDM 混合组网保护方式选择 | 第24页 |
| ·多厂家WDM 混合组网模式类型分析 | 第24-28页 |
| ·多厂家WDM 混合组网的互通要求分析 | 第28-29页 |
| ·互通接口方式 | 第28页 |
| ·模式一互通要求分析 | 第28页 |
| ·模式二互通要求分析 | 第28-29页 |
| ·模式三互通要求分析 | 第29页 |
| ·模式四互通要求分析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术语和定义 | 第29-30页 |
| ·WDM 层选择组网及方式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 3 IP 层组网及保护方式 | 第31-46页 |
| ·IP 层保护恢复方式分析 | 第31-35页 |
| ·快速故障检测技术 | 第31页 |
| ·IGP 路由快速收敛 | 第31-32页 |
| ·LSP 转发路径保护 | 第32-33页 |
| ·不间断转发技术 | 第33-34页 |
| ·VRRP | 第34-35页 |
| ·ISSU | 第35页 |
| ·IP 层保护恢复方式选择 | 第35-36页 |
| ·接入层 | 第35-36页 |
| ·汇聚和核心层 | 第36页 |
| ·IP 层和WDM 层组网概述 | 第36-40页 |
| ·IP 及传送网发展技术驱动力分析 | 第36-37页 |
| ·现有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 ·IP 层和WDM 层关系分析 | 第38-39页 |
| ·IP over WDM 组网可行性分析 | 第39-40页 |
| ·IP over WDM 组网模型分析 | 第40-46页 |
| ·IP over WDM 组网的关键属性 | 第40页 |
| ·IP over WDM 组网模型构建 | 第40-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IP 层保护与WDM 层保护协同机制 | 第46-49页 |
| ·模型三和模型五保护协同机制 | 第46页 |
| ·模型四和模型六保护协同机制 | 第46页 |
| ·路由逻物比概念 | 第46-47页 |
| ·路由逻物比的重要性分析 | 第47页 |
| ·路由逻物比的设计建议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5 IP over WDM 模式下的网同步 | 第49-52页 |
| ·IP 设备同步原理分析 | 第49-50页 |
| ·IP over WDM 模式下的同步问题 | 第50页 |
| ·移动省内 IP over WDM 的同步问题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6 测试 | 第52-58页 |
| ·测试目标 | 第52页 |
| ·主要测试内容 | 第52页 |
| ·WDM 网络的保护功能和性能测试 | 第52页 |
| ·IP over WDM 联网测试 | 第52页 |
| ·设计原则 | 第52页 |
| ·测试内容 | 第52-58页 |
| ·测试内容1:单厂家WDM 保护 | 第52-54页 |
| ·测试内容2:多厂家WDM 保护和互通 | 第54页 |
| ·测试内容3:IP over WDM 联合测试 | 第54-58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8-59页 |
| ·总结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