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血清白蛋白与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概述 | 第10-14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血清白蛋白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 第10-11页 |
| ·血清白蛋白与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结合模型 | 第11-14页 |
| ·血清白蛋白与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 ·荧光光谱法 | 第14-16页 |
| ·紫外光谱法 | 第16-17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2 PAEs 类毒物与BSA 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及其毒性评价 | 第19-27页 |
| ·引言 | 第19-20页 |
| ·实验部分 | 第20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6页 |
| ·PAEs 类毒物与BSA 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 第20-22页 |
| ·PAEs 类毒物与BSA 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函数考察 | 第22-23页 |
| ·PAEs 类毒物与BSA 相互作用的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 | 第23-25页 |
| ·PAEs 类毒物毒性评价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麻黄碱和氟苯尼考与BSA 相互作用的改进荧光光谱法研究 | 第27-35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 ·麻黄碱与BSA 相互作用的分子光谱法研究 | 第28-31页 |
| ·氟苯尼考与BSA 相互作用的分子光谱法研究 | 第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药物小分子与HSA 相互作用的改进荧光光谱法研究 | 第35-46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35-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 ·药物与HSA 相互作用的经典荧光光谱法研究 | 第36-38页 |
| ·药物与HSA 相互作用的改进荧光光谱法研究 | 第38-40页 |
| ·药物与HSA 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法研究 | 第40-43页 |
| ·两种荧光猝灭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变化与作用力的判断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5 西酞普兰和西布曲明与BSA 相互作用的改进同步荧光谱法研究 | 第46-54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6-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3页 |
| ·CIT 和SH 与BSA 相互作用的经典荧光光谱法研究 | 第47-48页 |
| ·CIT 和SH 与BSA 相互作用的改进荧光光谱法研究 | 第48-50页 |
| ·CIT 和SH 与BSA 相互作用的改进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 | 第50-52页 |
| ·CIT 和SH 与BSA 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法研究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7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展望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 附录 | 第65-67页 |
| 附录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