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一、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二、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第四节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 | 第9-11页 |
一、论文研究的重点 | 第9-10页 |
二、论文研究的难点 | 第10页 |
三、论文研究的创新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我国国有资产概述及现状 | 第11-31页 |
第一节 国有资产界定及现状 | 第11-14页 |
一、国有资产的界定 | 第11-13页 |
二、我国国有资产现状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国有资产流失的方式及其根源 | 第14-26页 |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 | 第14-16页 |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方式 | 第16-21页 |
三、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 | 第21-26页 |
第三节 传统诉讼方式应对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的缺陷 | 第26-29页 |
一、原告适格的缺陷 | 第27页 |
二、诉之利益的缺陷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新思路——公益诉讼制度 | 第31-38页 |
第一节 公益诉讼概述 | 第31-32页 |
一、公益诉讼的含义 | 第31页 |
二、公益诉讼制度的基本特征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国外公益诉讼历史渊源以及发展趋势 | 第32-35页 |
一、国外公益诉讼历史渊源 | 第32-33页 |
二、国外公益诉讼发展趋势 | 第33-35页 |
第三节 我国公益诉讼现状 | 第35-36页 |
一、我国公益诉讼现状 | 第35页 |
二、我国公益诉讼缺失的原因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公益诉讼制度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价值分析 | 第38-48页 |
第一节 国有资产公益诉讼的经济价值 | 第38-40页 |
一、公益诉讼是保护国有资产的有效资源配置方式 | 第38-39页 |
二、公益诉讼能实现诉讼的规模经济 | 第39-40页 |
三、公益诉讼的诉讼运行成本分析 | 第40页 |
第二节 国有资产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 | 第40-44页 |
一、体现了现代民主法治的理念 | 第40-41页 |
二、遏制了国有资产流失 | 第41-43页 |
三、体现了人民主人翁的精神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国有资产流失公益诉讼制度的实践价值 | 第44-46页 |
一、体现了宪法对人民权利的保护 | 第44-45页 |
二、体现了社会激励效应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国有资产公益诉讼可行性分析及制度建构 | 第48-65页 |
第一节 现实依据 | 第48-50页 |
一、代表人诉讼制度 | 第48-49页 |
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 第49-50页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第50-53页 |
一、法理理论 | 第50-52页 |
二、国家适当干预理论 | 第52-53页 |
第三节 法律依据 | 第53-55页 |
第四节 制度构建 | 第55-64页 |
一、国有资产流失公益诉讼原告的范围 | 第55-57页 |
二、国有资产流失公益诉讼的范围 | 第57-58页 |
三、设置行政前置程序 | 第58-59页 |
四、国有资产流失公益诉讼的审理程序 | 第59-62页 |
五、设立公益诉讼法庭 | 第62页 |
六、诉讼费用承担 | 第62-63页 |
七、社会激励机制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