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官释明权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7页 |
第一章 法官释明权的概述 | 第7-13页 |
第一节 法官释明权的概念及特点 | 第7-10页 |
一、法官释明权的概念 | 第7-9页 |
二、释明权的特点 | 第9-10页 |
第二节 法官释明权的性质 | 第10-11页 |
第三节 法官释明权的法律依据及功能 | 第11-13页 |
一、意思的沟通及争点的优化 | 第11页 |
二、充分辩论及程序保障的实现 | 第11-12页 |
三、突袭裁判的存在 | 第12页 |
四、诉讼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两大法系的国家释明权制度比较 | 第13-21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释明权的相关制度 | 第13-18页 |
一、德国有关释明制度的规定 | 第13-15页 |
二、日本有关释明制度的规定 | 第15-16页 |
三、俄罗斯有关释明制度的规定 | 第16-17页 |
四、法国有关释明制度的规定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有关释明权的相关制度 | 第18-21页 |
一、英国有关释明权制度的规定 | 第18-19页 |
二、美国有关释明权制度的规定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的现状 | 第21-32页 |
第一节 立法与司法中的法官释明权的相关规定 | 第21-26页 |
第二节 释明权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情况 | 第26-29页 |
第三节 释明权制度在运行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 第29-32页 |
第四章 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的构建 | 第32-46页 |
第一节 我国民事诉讼中释明权行使现实作用和意义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法官释明权行使的原则 | 第33-36页 |
一、公开行使的原则 | 第34页 |
二、保障诉讼公平进行的原则 | 第34-35页 |
三、明确当事人真实意思原则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法官释明权的适用范围 | 第36-38页 |
第四节 法官释明权在诉讼各阶段的行使 | 第38-42页 |
一、起诉和受理阶段法官的释明 | 第38-39页 |
二、审前准备阶段法官释明权的行使 | 第39-40页 |
三、审理阶段法官释明权的行使 | 第40-41页 |
四、诉讼结案阶段法官释明权的行使 | 第41-42页 |
五、执行阶段法官的释明权的行使 | 第42页 |
第五节 释明的主体及释明本身的要求 | 第42-44页 |
第六节 释明的后果及客观的责任标准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