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2页 |
第一章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渊源 | 第12-21页 |
一、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2-13页 |
二、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13-21页 |
(一) 对海德格尔个体存在的继承与批判 | 第13-16页 |
(二) 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理解与阐释 | 第16-18页 |
(三)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修改与补充 | 第18-21页 |
第二章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架构 | 第21-39页 |
一、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单向度 | 第21-30页 |
(一) 单向度的社会 | 第21-24页 |
(二) 单向度的人 | 第24-30页 |
二、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主题 | 第30-36页 |
(一) 文化工业批判 | 第30-31页 |
(二) 科学技术批判 | 第31-33页 |
(三) 现代哲学批判 | 第33-36页 |
三、实现社会合理化的途径 | 第36-39页 |
(一) 劳动变为消遣 | 第36-37页 |
(二) 爱欲解放论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启示 | 第39-44页 |
一、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 第39-41页 |
(一) 人的解放与自然解放的相互性 | 第39-40页 |
(二) 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路径:社会结构变革与人的心理变革 | 第40-41页 |
二、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合理性及限度 | 第41-44页 |
(一) 社会批判理论的合理性 | 第41-42页 |
(二) 社会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