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5页 |
1 问题提出 | 第14-16页 |
2 黄河三角洲简介 | 第16-20页 |
·区域环境背景 | 第16-18页 |
·地形地貌 | 第16页 |
·气象水文 | 第16-17页 |
·生物资源 | 第17-18页 |
·土壤 | 第18页 |
·区域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33页 |
·道路生态学简介 | 第20-21页 |
·道路生态学的发展 | 第20-21页 |
·道路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 第21页 |
·道路的主要生态影响及相关研究进展 | 第21-31页 |
·道路对生物种群和生物栖息环境的影响 | 第22-24页 |
·道路对边际土壤理化环境的影响 | 第24-26页 |
·道路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 第26-27页 |
·道路网络和道路影响区(road effect zone)的研究 | 第27-29页 |
·道路生态恢复与发展对策研究 | 第29-31页 |
·道路生态研究方法进展 | 第31-33页 |
4 研究内容与总体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第二章 黄河三角洲道路网络特征分析 | 第35-56页 |
1 研究区道路建设概况与数据源选择 | 第35-39页 |
·道路建设概况 | 第35-37页 |
·数据源选择与道路提取可行性分析 | 第37-39页 |
·道路提取数据源选择 | 第37-38页 |
·基于TM影像的道路提取可行性分析 | 第38-39页 |
2 基于模型约束的多时相道路网络提取 | 第39-46页 |
·道路提取的半自动模型框架 | 第40页 |
·道路信息增强与边缘检测 | 第40-41页 |
·道路边缘的矢量跟踪与候选路段生成 | 第41页 |
·道路片段的自动编组 | 第41-42页 |
·道路网络的手动修正与分级 | 第42-46页 |
3 道路网络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46-50页 |
·道路网络的时序演化特征 | 第46-48页 |
·道路网络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 | 第48-50页 |
4 道路的网络特征及其时序演变 | 第50-55页 |
·道路网络数据集的建立及其空间拓扑规则 | 第50-51页 |
·基于图论的网络特征及其时序演变分析 | 第51-55页 |
5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道路边际植被群落特征及其梯度变化规律研究 | 第56-71页 |
1 引言 | 第56-5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57-62页 |
·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 | 第57-59页 |
·数据处理 | 第59-62页 |
·群落特征分析方法 | 第59-60页 |
·群落梯度分析方法 | 第60-61页 |
·种群动态的环境影响因子排序分析 | 第61-6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2-68页 |
·植物区系特征 | 第62-63页 |
·群落分类 | 第63-64页 |
·植物群落的梯度变化 | 第64-68页 |
·β多样性分析 | 第64-65页 |
·优势种数量特征分析 | 第65-67页 |
·种群动态的DCCA分析 | 第67-68页 |
4 讨论 | 第68-70页 |
5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道路边际土壤重金属分布格局研究 | 第71-88页 |
1 引言 | 第71-7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72-80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72页 |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第72-74页 |
·道路缓冲区与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 第74-75页 |
·参评因子的选择与量化 | 第75页 |
·MLP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 第75-76页 |
·模型训练与神经网络模拟 | 第76-79页 |
·道路边际土壤的污染程度评价与分级 | 第79-8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0-84页 |
·模型精度评估 | 第80-81页 |
·模型模拟结果 | 第81-82页 |
·道路边际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指数 | 第82-84页 |
·单项污染指数 | 第82-83页 |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与分级 | 第83-84页 |
4 讨论 | 第84-87页 |
·不同道路类型的重金属分布特征 | 第84-85页 |
·自然环境因素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 第85-86页 |
·重金属扩散方式与空间分布格局 | 第86-87页 |
5 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道路网络对三角洲景观格局的影响 | 第88-114页 |
1 引言 | 第88-8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89-96页 |
·道路边际的景观分类体系 | 第89-90页 |
·景观分类方法与精度检验 | 第90-93页 |
·遥感图像预处理 | 第90-91页 |
·遥感图像分类 | 第91-92页 |
·缓冲区分析 | 第92-93页 |
·景观格局分析指标体系 | 第93-96页 |
3 道路边际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过程分析 | 第96-105页 |
·道路边际景观特征及其动态演变过程 | 第96-101页 |
·道路边际景观特征总体分析 | 第97页 |
·道路边际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分析 | 第97-101页 |
·道路边际景观格局的空间过程 | 第101-103页 |
·主要景观类型的格局指数变化 | 第103-105页 |
·自然湿地景观 | 第104页 |
·农业景观 | 第104-105页 |
·人工景观 | 第105页 |
4 道路边际景观稳定性研究 | 第105-108页 |
·道路边际景观稳定内涵的探讨 | 第105-106页 |
·道路边际景观稳定分析 | 第106-108页 |
5 道路边际景观分布格局与动态的主要生态过程 | 第108-112页 |
·水盐生态过程 | 第108-109页 |
·流通过程与接近效应 | 第109页 |
·效益梯度场 | 第109-111页 |
·破碎化过程 | 第111-112页 |
6 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4-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附录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