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7-12页 |
1、研究缘起 | 第7-8页 |
2、相关研究评述 | 第8-11页 |
3、研究资料介绍 | 第11页 |
4、本文的总体结构 | 第11-12页 |
一、康村的释名和起源 | 第12-24页 |
1、释名与语源 | 第12-13页 |
2、康村的出现及其原因 | 第13-24页 |
二、藏传佛教寺院中的康村构成及地域分布 | 第24-54页 |
1、哲蚌寺 | 第24-29页 |
2、色拉寺 | 第29-34页 |
3、甘丹寺 | 第34-39页 |
4、扎什伦布寺 | 第39-40页 |
5、其它寺院 | 第40-50页 |
6、康村的地域分布 | 第50-54页 |
三、康村僧源的考察 | 第54-68页 |
1、僧源的基本规定 | 第54-57页 |
2、僧源的争夺与应对措施 | 第57-63页 |
3、僧源争夺的功利性 | 第63-68页 |
四、康村历史的个案描述—哲蚌寺桑洛康村 | 第68-83页 |
1、康村的创立和语源 | 第68-72页 |
2、康村在政教方面的成就 | 第72-80页 |
3、康村下属的米村 | 第80-83页 |
附:桑洛康村供奉佛像的现状 | 第83-86页 |
结语 | 第86-88页 |
附录一、康村的当代变迁和现状 | 第88-94页 |
1、康村从功能到建筑的渐次式微 | 第88-91页 |
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康村的重建 | 第91-94页 |
附录二、僧人的采访原始记录 | 第94-101页 |
1、哲蚌寺桑洛康村僧人桑吉嘉措、平措迷吉的采访记录 | 第94-99页 |
2、哲蚌寺扁都米村僧人土旦达杰的采访记录 | 第99页 |
3、哲蚌寺擦瓦康村僧人朵丹嘉措的采访记录 | 第99-101页 |
附录三、《黄琉璃》中涉及康村的僧源规定 | 第101-104页 |
附录四、相关的康村文件 | 第104-114页 |
1、色拉寺麦扎仓木雅康村僧人名册 | 第104页 |
2、哲蚌寺佑宁寺米村文件 | 第104-105页 |
3、重修哲蚌寺泽当康村文件 | 第105-108页 |
4、重修哲蚌寺噶辛康村文件 | 第108-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8页 |
后记 | 第118-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