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引言 | 第9页 |
·时间反演技术概述 | 第9-11页 |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 第11-17页 |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规范和标准化工作 | 第12-15页 |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 | 第15-16页 |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主要应用 | 第16-17页 |
·研究基于时间反演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于时间反演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 第19-43页 |
·基于时间反演的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 | 第19-26页 |
·时间反演腔和时间反演镜 | 第19-21页 |
·基于时间反演技术的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超宽带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 | 第22-26页 |
·基于时间反演的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 | 第26-35页 |
·基于时间反演的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发射机方案 | 第26-28页 |
·基于时间反演的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机方案 | 第28-33页 |
·基于时间反演的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模型 | 第33-34页 |
·基于时间反演的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TR 预均衡模块 | 第34-35页 |
·Matlab/Simulink 仿真平台的介绍 | 第35-42页 |
·S-函数的简单介绍和用M 文件编写S-函数的基本格式 | 第36-41页 |
·本次仿真实验中系统性能评估的基本方法及模块 | 第41-42页 |
·本章小节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基于TR 的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43-62页 |
·基于TR 的跳时脉冲位置调制(TH-PPM)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模型 | 第43-47页 |
·基于TR 的TH-PPM-UWB 的发射机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基于TR 的TH-PPM-UWB 的接收机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基于TR 的TH-PPM-UWB 无线通信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基于TR 的直接序列脉冲幅度调制(DS-PAM)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模型 | 第47-50页 |
·基于TR 的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模型中自定义的功能模块 | 第50-61页 |
·模块TX_waveform 的M 文件 | 第50-52页 |
·模块IEEE_CHANNEL 中的重要M 文件概述 | 第52-58页 |
·模块TR_pre_filter 中的关键程序介绍 | 第58-59页 |
·模块TH_PPM 中的关键程序介绍 | 第59-61页 |
·本章小节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基于时间反演的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 第62-73页 |
·基于TR 的TH-PPM 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62-67页 |
·在高斯加性白噪声信道模型(AWGN)下的性能分析 | 第62-64页 |
·在IEEE 超宽带多径信道模型下的性能分析 | 第64-67页 |
·基于TR 技术的DS-PAM 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67-70页 |
·在AWGN 信道模型的仿真结果 | 第67-68页 |
·在IEEE 信道模型下的仿真结果 | 第68-70页 |
·基于TR 技术的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对比分析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采用 Rake 接收机的脉冲超宽带通信系统分析 | 第73-80页 |
·Rake 接收机技术和原理 | 第73-75页 |
·基于 TR 技术的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和采用 Rake 接收机的一般超宽带系统性能的对比分析 | 第75-77页 |
·采用Rake接收机的基于TR技术的脉冲超宽带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0-82页 |
·工作总结和结论 | 第80-81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