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对电接触可靠性物理性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电接触科学的定义 | 第8-9页 |
·电接触研究的重要性 | 第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3页 |
·空气质量现状 | 第10页 |
·影响电接触可靠性的因素 | 第10-12页 |
·微动现象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本论文的工作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电接触理论、理论模型及设备 | 第14-28页 |
·电接触理论 | 第14-18页 |
·接触面积 | 第14-15页 |
·收缩电阻 | 第15-18页 |
·理论模型 | 第18页 |
·电阻测试方法 | 第18-19页 |
·实验设备 | 第19-27页 |
·精密定位测电阻仪 | 第19-20页 |
·微动台 | 第20-21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 | 第21-25页 |
·三维形貌仪 | 第25页 |
·光学显微镜和数码照相机 | 第25-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实验研究方法及流程 | 第28-43页 |
·实验研究方法综述 | 第28页 |
·静态下的实验方法 | 第28页 |
·动态下的实验方法 | 第28页 |
·分析研究中光学相片的单位长度所含像素的标定 | 第28-29页 |
·光学相片的合成及定位方法 | 第29-31页 |
·颗粒尺寸的观察与识别 | 第31-33页 |
·温湿效应与交叉九十度抛光样片对颗粒的固定作用 | 第33-37页 |
·温湿效应 | 第33-34页 |
·交叉九十度抛光样片 | 第34-37页 |
·实验研究流程 | 第37-42页 |
·静态条件下的实验研究流程 | 第37-39页 |
·动态条件下的实验研究流程 | 第39-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颗粒对电接触可靠性的物理性影响 | 第43-64页 |
·静态下的研究成果 | 第43-48页 |
·静态下的电阻测试 | 第43-44页 |
·静态下对颗粒的精密定位测试 | 第44-48页 |
·移动颗粒的分布区 | 第48-52页 |
·微动实验电阻数据曲线特征 | 第52-59页 |
·微动实验电阻数据曲线的综合分析 | 第53-56页 |
·微动实验开始阶段的电阻曲线图 | 第56-58页 |
·大颗粒存在下的微动实验 | 第58-59页 |
·物质成分分析 | 第59-62页 |
·清洁区的物质成分分析 | 第60页 |
·微动磨损区的物质成分分析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 | 第64-68页 |
·研究方法综述及成果 | 第64-65页 |
·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5-66页 |
·被动观测实验结果 | 第66页 |
·时间长度 | 第66页 |
·改进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