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绪论 | 第12-17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二、论文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伦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7-58页 |
第一节 元明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普传与回族的形成 | 第17-39页 |
一、明以前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 | 第17-25页 |
二、明朝前期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的广泛流布 | 第25-27页 |
三、回回民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 | 第27-30页 |
四、明及清前期对伊斯兰教和回族的政策 | 第30-39页 |
第二节 明末清初的汉文译著活动 | 第39-58页 |
一、汉文译著活动的时代背景 | 第39-45页 |
二、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的生平事迹及其汉文译著 | 第45-58页 |
第二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伦理思想的渊源 | 第58-79页 |
第一节 伊斯兰教伦理思想及其对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的影响 | 第58-69页 |
一、伊斯兰教伦理思想的主要学说和规范 | 第58-62页 |
二、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对伊斯兰教伦理思想的接受与传承 | 第62-69页 |
第二节 儒家伦理思想对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的熏陶与濡染 | 第69-79页 |
一、明以前回族先民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轨迹 | 第69-73页 |
二、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对儒家伦理思想的吸收与学习 | 第73-79页 |
第三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的政治伦理思想 | 第79-93页 |
第一节 回族先民政治伦理思想的历史擅变 | 第79-87页 |
一、从“为穆斯林的苏丹祈祷”到“祝延圣寿”的历史演变 | 第79-84页 |
二、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对“顺主忠君”伦理思想的认同 | 第84-87页 |
第二节 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87-93页 |
一、既顺主,又忠君 | 第87-89页 |
二、君臣之伦 | 第89-90页 |
三、封建帝王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 第90-93页 |
第四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的经济伦理思想 | 第93-111页 |
第一节 “甘贫”与“安分”的经济伦理思想 | 第93-95页 |
第二节 反对禁欲主义与“谨守中道”的消费伦理思想 | 第95-98页 |
第三节 施济贫穷的人道主义伦理思想 | 第98-103页 |
第四节 “集义利而成德”的义利观 | 第103-106页 |
第五节 反对重利盘剥与“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商业贸易原则 | 第106-108页 |
第六节 “本于忠信”与“近于仁义”的经济活动道德评价标准 | 第108-111页 |
第五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的婚姻家庭伦理思想 | 第111-124页 |
第一节 婚姻之伦 | 第111-117页 |
一、凡穆斯林必须结婚 | 第112-113页 |
二、“婚姻无贫富,必择良善” | 第113页 |
三、在婚姻关系中,提倡善待妇女 | 第113-116页 |
四、“勿以男喜,勿以女忧” | 第116-117页 |
第二节 夫妇之伦 | 第117-118页 |
一、夫尽其为夫之道在“和”与“爱” | 第117页 |
二、妇尽其为妇之道在“敬”与“顺” | 第117-118页 |
第三节 父子之伦 | 第118-122页 |
一、父尽其为父之道以“慈” | 第118-119页 |
二、子尽其为子之道以“孝” | 第119-122页 |
第四节 兄弟之伦 | 第122-124页 |
一、兄之道在“宽”与“仁” | 第122页 |
二、弟之道在“忍”与“顺” | 第122-124页 |
第六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的人性善恶观 | 第124-133页 |
第一节 人的善恶是由真主前定的 | 第125-127页 |
第二节 人在现世的行为善恶是有选择自由的 | 第127-129页 |
第三节 “人性四品说”与“真性禀性说” | 第129-133页 |
第七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的道德修养观 | 第133-141页 |
第一节 “习学” | 第133-137页 |
第二节 “三品十条”与“正心” | 第137-139页 |
第三节 “认己”与“明心” | 第139-141页 |
第八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伦理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 第141-164页 |
第一节 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伦理思想的特点 | 第141-156页 |
一、交融性 | 第141-147页 |
二、灵活性 | 第147-149页 |
三、宗教性 | 第149-152页 |
四、地方性 | 第152-154页 |
五、差异性 | 第154-156页 |
第二节 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 第156-164页 |
一、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伦理思想的积极影响 | 第156-160页 |
二、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伦理思想的消极影响 | 第160-16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64-1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71-172页 |
后记 | 第172-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