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3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8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8-11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11-13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3-27页 |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程:当今我国中小学改革的新兴重点 | 第13-14页 |
一、信息化是当代教育突出的新特点 | 第13-14页 |
二、新世纪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 | 第14页 |
第二节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存在问题:课程视角 | 第14-19页 |
一、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发展概述 | 第14-16页 |
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现有模式的弊病:课程资源的分析 | 第16-19页 |
第三节 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何以革新:可借鉴情境学习理论 | 第19-27页 |
一、情境学习理论:划时代的学习观 | 第19-21页 |
二、情境学习理论国外研究综述:当今跨学科视角学习研究的硕果 | 第21-24页 |
三、国内相关研究进展:信息技术课程领域有关研究的落后现状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情境学习观的跨学科分析 | 第27-39页 |
第一节 教育人类学的视角 | 第27-33页 |
一、为何要重视人类学视角 | 第27-28页 |
二、教育人类学视角情境学习研究概述 | 第28-30页 |
三、集大成者:莱夫的观点 | 第30-33页 |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视角 | 第33-36页 |
一、基本要素 | 第33-35页 |
二、情境学习观:心理学与人类学视角的比较 | 第35-36页 |
第三节 进一步的分析 | 第36-39页 |
一、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 第36-38页 |
二、方法论意义:跨学科方法对学习研究的意义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可借鉴性研究:情境学习理论何以可供信息技术课程革新应用 | 第39-55页 |
第一节 情境学习理论课程观的进步性 | 第39-48页 |
一、情境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动态的社会建构 | 第39-41页 |
二、情境学习理论的课程观 | 第41-43页 |
三、情境学习理论课程观的进步意义 | 第43-46页 |
四、关于情境学习理论课程观的局限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学科适切性分析:与信息技术课程革新的相关性 | 第48-55页 |
一、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特点的分析 | 第48-51页 |
二、今日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分析 | 第51-55页 |
第四章 实践操作分析: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策略 | 第55-67页 |
第一节 个案展示:美国中学"OFFICE 2000综合应用"课程 | 第55-64页 |
一、案例 | 第55-61页 |
二、体现情境学习视角的分析 | 第61-64页 |
第二节 基本应用策略 | 第64-67页 |
一、关联策略 | 第64页 |
二、体验策略 | 第64-65页 |
三、应用策略 | 第65页 |
四、合作策略 | 第65页 |
五、迁移策略 | 第65-67页 |
结语: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革新的启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3页 |
后记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