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权总论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形成权的概念 | 第11-22页 |
一、形成权的由来 | 第11页 |
二、概念的旨意 | 第11-12页 |
三、学者的观点 | 第12-14页 |
(一) 单方意思说 | 第12-13页 |
(二) 单方行为说 | 第13-14页 |
(三) 折衷说 | 第14页 |
四、检讨 | 第14-17页 |
五、小结 | 第17-22页 |
(一) 纯粹形成权 | 第17-19页 |
(二) 形成诉权 | 第19-22页 |
第二部分 形成权的特征 | 第22-30页 |
一、学者观点 | 第22-24页 |
(一) 林诚二先生观念 | 第22页 |
(二) 申卫星先生观点 | 第22-23页 |
(三) 汪渊智先生见解 | 第23-24页 |
二、检讨 | 第24-29页 |
(一) 形成权的客体为民事法律关系 | 第24页 |
(二) 形成权的实现无须相对人的介入 | 第24-25页 |
(三) 不可附期限或条件 | 第25-26页 |
(四) 形成权不可单独让与他人 | 第26-27页 |
(五) 不可侵性 | 第27-29页 |
(六) 不可撤回性 | 第29页 |
三、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部分 权利体系位置 | 第30-37页 |
一、体系化的功用 | 第30-32页 |
二、学者之观点 | 第32-33页 |
(一) 郑玉波先生观念 | 第33页 |
(二) 梁慧星先生见解 | 第33页 |
(三) 梅仲协先生之灼见 | 第33页 |
三、检讨 | 第33-34页 |
四、小结 | 第34-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