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 第9-15页 |
·多金属氧酸盐的定义 | 第9页 |
·多金属氧酸盐的结构 | 第9-11页 |
·多金属氧酸盐的特性 | 第11-12页 |
·多金属氧酸盐的表征手段 | 第12-13页 |
·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 | 第13-15页 |
·有机-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CTP) | 第15-21页 |
·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定义 | 第15-16页 |
·有机-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CTP)的研究概述 | 第16-17页 |
·CTP的合成方法与表征手段 | 第17-19页 |
·CTP的性质 | 第19-21页 |
·选题思想 | 第21-23页 |
第2章 高分子-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变色性能研究 | 第23-47页 |
·前言 | 第23-24页 |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试剂及规格 | 第24页 |
·样品表征 | 第24-25页 |
·配合物(1)、(2)、(3)、(4)、(5)的合成 | 第25-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46页 |
·含氮型高分子-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配合物(1)、(2)) | 第26-35页 |
·含氮、氧配体高分子-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配合物(3)、(4)) | 第35-40页 |
·含氧型高分子-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配合物(5)) | 第40-43页 |
·配合物的溶解性 | 第43-44页 |
·配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能及机理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联吡啶过渡金属配合物-多酸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7-61页 |
·前言 | 第4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试剂及规格 | 第47页 |
·样品表征 | 第47-48页 |
·配合物(6)、(7)、(8)、(9)的合成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联吡啶-多酸超分子化合物(配合物(6)) | 第49-53页 |
·联吡啶过渡金属配合物-多酸超分子化合物(配合物(7)、(8)、(9)) | 第53-59页 |
·配合物的溶解性 | 第59页 |
·配合物的光致变色性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有机-多酸超分子化合物催化H_2O_2氧化降解壳聚糖的研究 | 第61-69页 |
·前言 | 第61-62页 |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62页 |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正交实验 | 第63-64页 |
·催化剂选择对照实验 | 第64-65页 |
·壳聚糖降解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5-66页 |
·有机-多酸超分子化合物催化H_2O_2氧化降解壳聚糖反应机理初步推测 | 第66页 |
·小结 | 第66-69页 |
第5章 有机-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研究 | 第69-84页 |
·前言 | 第69页 |
·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9-70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70页 |
·甲基橙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工作曲线 | 第70页 |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70-7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1-83页 |
·甲基橙溶液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71-74页 |
·催化剂活性的对照 | 第74-75页 |
·反应条件的影响 | 第75-80页 |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情况 | 第80-81页 |
·光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初探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4页 |
缩略表 | 第94-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个人简历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