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8-11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相关研究回顾 | 第9页 |
·论文结构及创新 | 第9-11页 |
·全文结构 | 第9-10页 |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综述 | 第11-25页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的背景 | 第11-14页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出台是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教育财政资源供给不足的需要 | 第11-12页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出台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改革的需要 | 第12-13页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出台是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需要 | 第13-14页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的意义 | 第14-18页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可以加快国家教育改革的进程,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 第14-15页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可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国家经济增长 | 第15-16页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可以确保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激励贷款学生努力学习 | 第16-17页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可以减轻高校资金困难,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 第17-18页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发展进程 | 第18-22页 |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启动、试点阶段(1999.9—2000.8) | 第18页 |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推广、发展阶段(2000.9—2001.6) | 第18-21页 |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适应、停滞阶段(2001.6—2004.6) | 第21页 |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重大调整阶段(2004 年6 月之后)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特征属性 | 第22-25页 |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政策性贷款 | 第22-23页 |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商业性贷款 | 第23页 |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风险性贷款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现状及其问题 | 第25-26页 |
·国家助学贷款进程缓慢,规模偏小 | 第25-26页 |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区高校贷款业务发展不平衡 | 第26页 |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较为严重 | 第26页 |
·影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原因分析 | 第26-31页 |
·国家方面的原因 | 第26-27页 |
·银行方面的原因 | 第27-28页 |
·学校方面的原因 | 第28-29页 |
·学生方面的原因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和偿还问题研究 | 第31-41页 |
·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阶段的博弈分析 | 第31-32页 |
·基本假设 | 第31页 |
·博弈模型 | 第31-32页 |
·银行和学生博弈的均衡 | 第32页 |
·国家助学贷款偿还阶段的博弈分析 | 第32-35页 |
·基本假设 | 第33页 |
·博弈模型 | 第33-34页 |
·银行和学生博弈的均衡 | 第34页 |
·条件改变对均衡的影响 | 第34-35页 |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和偿还情况的经济分析 | 第35-41页 |
·模型一 | 第36-38页 |
·模型二 | 第38-41页 |
第五章 深化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建议 | 第41-56页 |
·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解决贷款银行的后顾之忧 | 第41-43页 |
·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 第41-42页 |
·综合调整各地区、各高校负担的风险补偿金比例 | 第42页 |
·组建专门的风险补偿基金管理机构 | 第42-43页 |
·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对信用行为的监督和奖惩 | 第43-44页 |
·学校和银行要切实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 第43页 |
·建立助学贷款学生违约记录公告和惩罚制度 | 第43页 |
·建立助学贷款学生的奖励和减免制度 | 第43-44页 |
·制定助学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完备的助学贷款法律体系 | 第44页 |
·加强诚信教育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贷款学生的自觉还款意识 | 第44-49页 |
·根据大学生的年级特点,适时开展阶段性诚信教育 | 第45页 |
·依托大学校园的活动载体,精心策划系列性诚信教育 | 第45-46页 |
·充分发挥大学生能动作用,灵活组织互动性诚信教育 | 第46页 |
·有效激发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诚信自我教育 | 第46页 |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设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 | 第46-47页 |
·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测评办法,构建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 第47-49页 |
·努力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提高贷款学生的还款能力 | 第49-53页 |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 第49-52页 |
·缓解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政策建议 | 第52-53页 |
·制定灵活多样的助学贷款政策,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 第53-56页 |
·贷款程序简单化 | 第53-54页 |
·贷款方式多样化 | 第54-55页 |
·还贷方式灵活化 | 第55-5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1.总结 | 第56页 |
2.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