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插图索引 | 第12-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9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结构安排和内在逻辑 | 第16-18页 |
·研究创新 | 第18-19页 |
第2章 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19-43页 |
·制度和制度变迁的理论 | 第19-26页 |
·制度的涵义 | 第19-22页 |
·制度的功能 | 第22-24页 |
·制度变迁及其分析视角 | 第24-26页 |
·金融监管制度的内涵 | 第26-34页 |
·金融监管制度的概念 | 第26-27页 |
·金融监管制度的构成 | 第27-30页 |
·金融监管制度的目标选择 | 第30-34页 |
·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 | 第34-43页 |
·传统金融监管理论 | 第34-38页 |
·现代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 | 第38-43页 |
第3章 西方国家的金融监管制度变迁 | 第43-67页 |
·西方国家金融监管制度的演进 | 第43-46页 |
·20世纪30年代以前金融监管的萌芽 | 第43-44页 |
·大危机后安全优先型的严格金融监管体制 | 第44页 |
·20世纪70-90年代效率优先型金融监管的发展 | 第44-45页 |
·世纪90年代至今稳健型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 | 第45-46页 |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 | 第46-62页 |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发展 | 第46-55页 |
·英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变迁 | 第55-58页 |
·日本金融监管制度的变革 | 第58-59页 |
·德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 | 第59-62页 |
·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经验与启示 | 第62-67页 |
·构建稳定与效率并重的监管理念 | 第62-63页 |
·金融监管体制由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 | 第63-65页 |
·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强调适度监管 | 第65页 |
·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 第65-66页 |
·重视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建设 | 第66-67页 |
第4章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 第67-96页 |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67-73页 |
·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监管(1948—1978年) | 第67-68页 |
·统一监管向分业监管的逐步过渡(1978—1992年) | 第68-70页 |
·分业监管的确立与完善(1993至今) | 第70-73页 |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综合分析 | 第73-91页 |
·适应赶超型格局的一元压抑型金融管理体系的形成 | 第73-76页 |
·我国控制性金融监管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第76-80页 |
·从控制性金融监管制度向审慎金融监管制度转变 | 第80-82页 |
·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综合效率评价 | 第82-91页 |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特征 | 第91-96页 |
·监管制度变迁的渐进性 | 第91-92页 |
·监管制度变迁的政府主导型特征 | 第92-93页 |
·诱致性制度变迁形态逐步增强 | 第93-94页 |
·相对于微观金融发展的滞后性 | 第94-95页 |
·由行政命令式向权威监管转变 | 第95-96页 |
第5章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制度非均衡问题 | 第96-120页 |
·制度均衡与制度非均衡的一般分析 | 第96-99页 |
·制度均衡与制度非均衡的内涵 | 第96-97页 |
·制度非均衡与制度变迁 | 第97-99页 |
·金融监管制度的供需函数构建与均衡分析 | 第99-106页 |
·金融监管制度的需求 | 第99-100页 |
·金融监管制度的供给 | 第100-101页 |
·金融监管制度的均衡 | 第101-106页 |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非均衡的表现 | 第106-120页 |
·金融监管制度供给不足的表现 | 第107-115页 |
·金融监管制度供给过剩的表现 | 第115-120页 |
第6章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模式选择 | 第120-130页 |
·我国金融监管调整的思路 | 第120-122页 |
·分阶段稳步推进监管体制变迁 | 第120-121页 |
·确立稳健型金融监管目标 | 第121页 |
·在加强国内金融监管基础上增进国际监管协调合作 | 第121-122页 |
·现阶段我国金融监管协调合作体系的构建 | 第122-126页 |
·国内金融监管的协调合作 | 第122-124页 |
·国际金融监管的协调合作 | 第124-126页 |
·逐步实现向综合监管体制的转变 | 第126-130页 |
·逐步夯实我国金融业走向统一监管的基础 | 第126-127页 |
·分阶段实现我国向综合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 | 第127-130页 |
第7章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优化的实施策略 | 第130-147页 |
·调整我国金融监管方式 | 第130-133页 |
·多元化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 | 第130-131页 |
·风险性监管的加强 | 第131-133页 |
·建立公开信息披露制度 | 第133-135页 |
·中国金融信息披露的调整原则 | 第133-134页 |
·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调整的构想 | 第134-135页 |
·构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 第135-139页 |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方式 | 第136-137页 |
·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运作模式 | 第137-139页 |
·强化对监管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139-143页 |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必要性 | 第139-140页 |
·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措施 | 第140-143页 |
·加强金融监管法制体系建设 | 第143-147页 |
·对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完善的目的 | 第143页 |
·现有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的调整 | 第143-144页 |
·对现有法律框架进行的补充 | 第144-147页 |
结论 | 第147-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5页 |
致谢 | 第155-157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57-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