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共同过失犯罪概述 | 第10-38页 |
(一) 理论上的不同主张 | 第10-19页 |
1、否定说 | 第11-13页 |
2、肯定说 | 第13-17页 |
3、限制肯定说 | 第17-18页 |
4、笔者的评价及主张 | 第18-19页 |
(二) 各国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立法和判例 | 第19-25页 |
1、大陆法系国家 | 第19-22页 |
2、英美法系国家 | 第22-23页 |
3、前苏联、东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 第23页 |
4、我国 | 第23-25页 |
(三) 成立共同过失犯罪的根据 | 第25-38页 |
1、现实根据 | 第25-30页 |
2、理论根据 | 第30-36页 |
3、立法根据 | 第36-38页 |
二、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和成立范围 | 第38-63页 |
(一) 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 | 第38-40页 |
(二) 共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 | 第40-54页 |
1、学界关于共同过失犯罪构成要件的不同主张 | 第40-43页 |
2、笔者的见解 | 第43-54页 |
(三) 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范围 | 第54-63页 |
1、共同过失正犯 | 第54-57页 |
2、过失教唆犯 | 第57-61页 |
3、过失帮助犯 | 第61-63页 |
三、共同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的承担 | 第63-73页 |
(一) 理论上的分歧与通说关于共同过失犯罪处罚原则之不足 | 第63-66页 |
1、学者的不同见解 | 第63-64页 |
2、通说关于共同过失犯罪处罚原则之不足 | 第64-66页 |
(二) 影响共同过失犯罪刑事责任承担的原因 | 第66-72页 |
1、过失程度 | 第67-69页 |
2、过失行为与危害结果相联系的紧密程度 | 第69-72页 |
(三) 笔者的见解 | 第72-73页 |
结语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后记 | 第82页 |